第441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不只是王安石明白了。

就連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眾人都懂了。

他們一味地想要改善大宋的經濟那是不行的。

朝堂上貪官污吏不除,大宋永遠救不回來了。

【國家為什麼會變成如今這副樣子呢?難不成是上天而為嗎?當然不是,如果沒有人,一切都不會發生,王安石變法的中心抓錯了,其他的辦法再好那也只能是難以為繼。】

【那些貪污腐敗的人沒有處理,但是再一看王安石頒布的條例,大多數都是讓朝廷去搶那些富商巨賈的生意,比如青苗法,再比如均輸法,一方面搶了商人的生意引起不滿,另一方面搶來以後卻又無法管束辦事的人,致使怨聲載道。】

趙禎意識到自己不能再懦弱下去了。

他終於肯承認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懦弱,若不是他放任不管,那些人也不敢如此囂張。

見他軟弱,而那些人又自恃對朝廷有點貢獻便為所欲為。

可是他不知道,大宋竟會成這副模樣啊!

說到底,這些貪官污吏,不還是他們的人嗎?

那些人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貪得無厭,但是為了維護他們各自的地位,他們只能選擇給手下的人這些好處。

全當他是傻的嗎?

【雖然我們說王安石變法,牽頭的是王安石,但是真正做主的是宋神宗,任何一項法令沒有宋神宗的點頭那都是不可能實施的,而宋神宗的地位決定了他沒辦法實施徹底的改革,他們只能想辦法賺錢,充盈國庫,然而在充盈國庫的過程中還要看舊貴族的臉色,其實最終侵犯的除了舊貴族還有百姓的利益,直接觸犯舊貴族利益,間接侵犯了百姓的利益,最後百姓被舊貴族當了反對藉口,這也是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很早以前就對王安石的措施提出過反對。

那些監察史每次下到地方都是風風火火地去,隨即在地方撈足油水而後回來,能帶回真情形的十不足一。

如此,他的那些法子如何能成呢?

蘇軾嘆息一聲,可他也很清楚王安石所提的措施也並非全然不好。

失敗委實可惜,明明可以更好的。

【像均輸法,最早是出現在漢武帝時期,然而漢武帝實施這個法律是在後期,我們都知道漢武帝連年征戰,後期國家財政面臨極大的危機,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所以實施的平準均輸的措施,但是為什麼漢武帝成功了,宋神宗卻沒有成功呢?】

【這就跟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了,其實當時面對這樣的政策,漢武帝時期的矛盾並不比宋神宗時少,然而,有漢武帝在,反對派能蹦躂嗎?相反,你看看宋神宗,太后、太皇太后一個比一個尊貴,惹不起。】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關於這點趙禎無法反駁,他們都比不上漢武帝。

太后、太皇太后,巧的是武帝登基時不也有王太后和太皇太后在身邊嗎?那竇太后難道會比曹氏差了?

說到底還是他們趙家人弱了。

【其上都是在經濟方面的措施,能看得出來,王安石一行人其實是想了很多的,而且他們的這些方法圍繞的是一個中心,那就是經濟,所針對的就是宋代弊病三冗危機中的冗費,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為百姓謀福利,但是實施過程中也有很多問題,在當時爭議最大的也是經濟方面,而出現爭議的原因通俗來說就是朝廷跟貴族搶錢。】

王安石還沒緩過來。

他知道自己會失敗,卻沒想到失敗得毫無懸念。

這麼簡單,甚至感覺讓他掙扎一下的可能性都沒有。

當真是悲哀啊,王安石想。

他的腦中突然想起幕中女子提到過的一句話,大概他們這些人都是要依附著帝王的,如果沒有帝王,他們將寸步難行。

現在,他才終於體會到了其真正含義。

雖然感覺失去了希望,但是王安石並不想就此放棄。

哪怕得知了他們的計劃,哪怕舊貴族們會對他虎視眈眈,但他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是真正為著大宋的。

而官家,但凡心中還有大宋,不想讓大宋就此覆滅,官家就會支持他。

有了官家的支持,事情總會有轉機。

一定是如此!

【而針對軍事羸弱和冗官冗員也有一定的措施,比如保甲法就是為了節約軍費,把所有的農戶歸為編制,但凡一戶中有兩個男丁的,就要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