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頁 (第1/2页)

這法子好。

【他還希望能慢慢轉變科舉為從學校直接向朝廷疏送人才,也就是慢慢廢除科舉考試,這顯然不太行,考試是最公平的,尤其是那樣大型的考試。】

唐,元和年間。

取消科舉考試?

眾人嚇了一大跳,這個王安石,怎會有如此想法?

雖說這些年科舉怪相頻出,但是科舉確實依舊是最公平的,若是不用科舉,那收受賄賂之類的事怕是更多。

【這些就是王安石變法的大體的內容,因為我個人並非政治出身,所以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比較表面的理解,總的來說,王安石變法其實是站在國家的角度實行的一場以經濟為中心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宋朝改變了積貧積弱的現狀,但是卻也激化了社會矛盾。】

【但我個人覺得王安石扛下壓力主持變法還是很偉大的,改革者都是走在前面為我們披荊斬棘的人。】

這一章有點複雜,寫得有點暈,來晚了,希望我沒有寫錯

第170章

王安石

【此次變法從一開始就遭到了許多反對派的激烈抗議,最初的時候因為變法進行得應該還算順利,而且王安石得到了國家最高權力者的支持,所以也還是堅持了下來,可是隨著時間一長,那些變法措施中的各種弊端浮現出來,反對派的聲音更大,有反對派自然也有支持派,雙方在朝堂上開始了激烈的鬥爭。】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這個也是趙禎現在最擔心的問題。

就是現在,有著幕中女子的變相的支持,朝堂上仍舊日日爭吵,可想而知在沒有巨幕的情況下,那些措施的實施該有多麼困難。

想到這裡他有些為神宗擔心,也難怪他堅持不下來了。

他想如果是自己,或許也沒辦法周全。

這換誰來,能解決這個麻煩呢?

趙禎突然意識到現在的問題居然不是變法,因為在知道北宋不久將會滅亡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應該改革,只是他們各自堅持的法子不同罷了。

現在是要尋一個折中的法子讓他們都能同意。

可是這中庸之道哪裡是那麼好實施的?

【在這些反對派中,雖然有我們先時說過的真的為了搜刮民脂民膏的那一群人,但是在這一群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真的為百姓考慮的,比如說蘇軾,蘇軾認為強行干預市場是不對的,市場就應該讓其順利發展,結果證明他的說法也有一些道理。】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這道理很簡單啊。

朝廷干預了,意味著原本簡單的二者的利益分配有了第三者的介入。

二者分配尚且亂七八糟,這有了第三者的介入那還不更亂嗎?

若是能保證大部分的官員都不謀求私利那還好說。

但即便如此,蘇軾也覺得王安石的很多法子是有些欠妥的。

【然而在變法之前,北宋不就是一种放任自由、缺乏監管的經濟模式嗎?這樣的話只能導致貧富差距的加大,所以其實這兩種模式都有各自的長處與弊端。】

蘇軾不置可否。

所以……他想,所以這兩者之間最好是沒有人的介入,但是卻也可以進行監管。

只要朝廷不介入,只當一個監管者,那事情就會簡單許多了,公事公辦的也一定更多。

然而還沒等蘇軾高興多久,他就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公事公辦哪裡是那麼簡單的?

若是這監管的人監守自盜,那可怎麼辦呢?

難道又找監管者來監管這些監管者嗎?

蘇軾一頓,「又有何不妥呢?」

如今的台諫不就是監管者嗎?

雖也有徇私枉法者,但總好過不監管。

「父親說什麼?」一直跟在蘇軾身邊的蘇過疑惑地問,卻只是見蘇軾輕輕搖頭。

【其實蘇軾也是明白的,這只是他反對王安石的某些措施的說辭,但是他認為可以用常平法收購米糧,在糧食便宜的時候買入,價格漲起來就放出,他的這做法跟市易法有很多的共同之處,其本質都是對市場經濟的一種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

幕中女子不是第一次提到這個說法,倒是很貼切。

蘇軾本來就不是完全反對王安石的,如若不然,他如今也不會在此處了。

他都這把年紀了,他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