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第1/2页)

趙禎問的這問題也是眾人最擔心的問題。

若是告首狀那麼輕易地就遞上來了,那早就有人告狀了。

莫說是這告首狀,就是宮外那登聞鼓都已經許久未曾響過了。

思及此,趙禎蹙了蹙眉,他可不認為京城就真這般太平,沒人告,那定是認為告無用,這是在質疑他。

這問題王安石也是想過的,他說道:「回陛下,朝廷自製告首狀,天下人人手一份,上交時其上當有朝廷印章,雖是繁瑣些,卻也免了許多麻煩。」

而且如此一來,還能查百姓身份,便於人口管理。

還是那句話,雖然繁瑣,但卻利大於弊。

眾人覺得王安石定是私底下與那幕中女子有過什麼接觸,否則他如何能想到這法子,大家都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他。

眼看著除了他這法子,已然沒有了更好的辦法,眾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官家應下。

「那接下來說說軍中之事。」

趙禎發令,眾人只能聽從。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屈原看完王安石的視頻,學到了不少。

或許他也該像王安石一樣,離開一段時間。

他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時候的他對楚國,比之北宋時期王安石對北宋更為重要,他不走,大王見他不順眼,若是他走了,王上自然就知道他的重要了。

這般想著,他也這般做了,當即寫了一封家書回家,而後稟明熊槐自己夜夜夢見家中怪事,請求回家一段時日。

果然不出他所料,大王是想他交出手中權力的,很輕易地便應下了此事。

屈原不帶任何不悅的情緒離開了郢都,身後自然跟了許多身手不凡的高手,這些人美其名曰是來保護他的,但他清楚,他們都是來監視他的。

不過屈原並非不在,逃,非他本意。

楚國是他的家,他逃又能逃到哪兒去呢?

若不是走到了今日這一步,屈原不可能離開郢都。

即便是打算離開了,他也並沒有完全放心,給大王留下了千字方才離開。

他告訴熊槐,莫聽他人挑撥,聯盟之事不可破,破則給秦國機會,而秦國也不可合作,若是合作那秦必稱首,楚國危矣。

屈原也不知道自己那字字真切的信大王會不會聽。

他也是在賭,因為他知道,若自己再不有所行動,非但功業不成,就是他自己的命恐怕也難保。

如今,若是出了點問題,他還能及時回去郢都,最主要的是屆時大王會更信任他,楚國也能有更好的前途。

當然,若是事情還沒有到最壞的地步的話。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幕中女子肯定了未來的天下是曹家的,近來前方頻頻傳來捷報。

而且又有許多百姓和文人來投奔鄴城,天下大勢已然定了。

新城。

自從何三月開始做視頻之後她就開始沉迷其中,什麼也不想做,只想了解各種各樣的歷史。

驚人的、離譜的、令人感動的,看得多了,她感覺自己仿佛從幾千年後走來的。

見她又要發新視頻,連伍年都吃驚了。

「這麼勤快,歇兩天再發吧。」

「不行,粉絲吹得緊呢。」

說完她就將新一期的王維的視頻發了上去。

伍年嘆息,能怎麼辦呢?他也只能更加努力地做文創了,爭取每一期都能有個抽獎。

不能再鴿了。

1事實上這些案子的處理肯定不可能這麼簡單,大家看看樂子就行,別太較真。

第174章

王維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近來,長安發生了許多大事。

天空出現巨幕發出一系列的預言,打亂了原本看似平靜的長安城。

許多人活了一輩子都沒這段時間見到過的事情多,能見皇帝發罪己詔,那得當真是只有在史書里看到過的。

幕中女子講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一下子大唐所有的人都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許多人唯一的遺憾就是這幾人如今不在長安。

先時聽聞下次是講王維,可把眾人給激動壞了。

王大人那可是長安有名的人物,許多自認有頭有臉的人等到預告一結束立馬往輞川別業送拜帖,他們想最好是能去那輞川別業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