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頁 (第1/2页)

不只是他,所有人都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那皇家的墓都是修得機關重重的,一般人肯定進不去,這都保不住,那他們這些普通人的又如何能保住?

【而這些被盜的墓穴通常屍首也難逃一劫,我覺得這可能是為了防止屍變之類的,總不能這些盜墓賊都有這方面的癖好吧。】

「父親!」

曹丕本不想開口,沒想到就看到曹操往地上栽去。

也是,連屍首都保不住,誰受得了這打擊啊!

【我們接著往下看,「有海人寧渡,無春雁不回。」墓中有海,人怎能渡過,在那無春的地底,只有金銀所鑄的不會飛的大雁。】

【「更聞松韻切,疑是大夫哀。」松樹被吹得嘩嘩作響,像是那些大夫們的哀悼聲。」】

【我們整首詩,肯定不可能是在誇讚秦始皇,裡面對他的功績隻字未提,只說了陵墓以及其陪葬品的豪華,還有「大夫哀」,王維為什麼要這麼寫呢?】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還在為方才幕中女子說的話而感到驚訝,一時沒能反應過來。

幕中女子是怎麼……不對,王維是怎麼知道自己墓穴的內部的呢?

這問題在他腦子一過,他險些一口老血吐了出來。

【懷古傷今?顯然不可能,至少身處於開元年間的他不可能會認為當時的唐朝不如秦朝,那是在斥責秦始皇,斥責他的大興厚葬,窮奢極欲。】

所以……

許多人腦子裡同時閃過一個念頭。

那這是否說明只要不厚葬,陪葬少些就能免受其害呢?

可是……能厚葬的為何要薄待了自己?

【這是當時大多文人對秦始皇的一些看法,我個人覺得是因為那個時候大家見識了貞觀之治和永徽之治,身處於一個盛世,說白了就是那個時候的年輕人已經飄了,我相信那時的大多數的人都會覺得前面的皇帝是不如唐朝皇帝的,而他們所追求的盛世正是需要一些反面例子,秦始皇就不可避免地成了他們的對象。】

【而王維作為那個時候的年輕人,年輕嘛,血氣方剛,考慮事情沒有那麼全面,通常都是嫉惡如仇的,所以他到這地方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是很合理的,但是他這樣的心態隨著閱歷的增多就會慢慢地改變。】

1關於太原王氏,研究者一般認為追溯到東漢

第175章

王維

【王維來到長安,拜訪朋友時寫下了一首《題友人云母障子》,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自然的態度,這也是他後來的那些山水田園詩的積累。】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吧,王維回想著。

那時候作詩哪裡想了那麼多?

這積累之意,他不知幕中女子跟他是不是同樣的意思,單若論喜歡,他確實自小便喜歡自然,但若說積累,也並沒有太多的積累吧。

【「君家雲母障,時向野庭開。」您家的這個雲母石做的屏風經常擺放在庭院之中。「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畫來。」那屏風石料上有如同山泉一般的紋路,那是畫畫難以畫得出來的。這個應該可以想像吧,很多石頭都會有那些彎彎曲曲的自然的紋路,就像圖中的這樣。】

幕中女子說著在巨幕中放出一張雲母石的圖畫,其中清晰的紋理讓眾人驚艷不已。

「真是好石頭啊!」有人感嘆道。

這石頭若是能放在他家的院中,那宴人待客多有面子啊!

【這首詩其實就是在夸朋友的屏風,重點落在了屏風的材料上,他認為那屏風上自然的紋理比大家畫的那些屏風更好,表達他對於自然的一種崇敬。我個人覺得這首詩,要說多好那是沒有,不過這是他十幾歲時的作品,也還算不錯了。】

【王維剛到長安不久,他就因為自己的文學、書畫、音樂等才能得到了不少人的讚賞。】

這是另許多人的羨慕的。

但是他們對此中的原因都心照不宣。

還能是因為什麼呢?

正如幕中女子所說,氏族雖有沒落之相,但那些氏族大家的公子怎麼也比他們這些普通人更能謀出頭。

【王維他選擇的是跟李白還有大多數唐朝人一樣的道路,先刷存在感,提高知名度,而後再出仕為官。】

【所以他們這些往往遊歷、隱居、詩詞歌賦,王維也不例外,他還曾和朋友祖自虛在終南山隱居,也曾遊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