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那味兒?

哪味兒?

王維有些疑惑。

【我們一起來看看《千塔主人》吧,這首詩有說是721年寫的,有說是729年寫的,而千塔,大概是一個寺廟的名字。「逆旅逢佳節,征帆未可前。」王維在去任職的路上恰好碰到了節日,便停了前行的船住在旅舍中,房間的窗戶緊鄰著汴河水,河內還有一些當地的船帆,「窗臨汴河水,門渡楚人船。」】

【「雞犬散墟落,桑榆蔭遠田。」而遠處,村莊中四處都能看到雞狗,桑榆的影子映在田中,「所居人不見,枕席生雲煙。」並沒有看到那千塔寺的主人,只是枕席處能瞧見那處升起煙霧。】

東晉。

陶淵明挑眉。

看來這個王維還真是喜歡他的詩作。

他如此,陶淵明也想看看他很有名的作品了。

之前幕中女子提到過的都還好,但女子沒提肯定不是最好的。

【前兩句很明顯脫胎於陶淵明的句子,這個時候王維的風格特徵不是那麼明顯,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好像什麼都會寫,但是就還差了那麼點意思,這就是他學習積累的過程,而陶淵明毫無疑問是他學習的對象。】

【陶淵明和王維的詩句都能給我們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但是我覺得等到後期成熟之後,陶淵明是一種「喧鬧」的歲月靜好,就是滿帶人間煙火氣,而王維給我的感覺可能就是一種清幽的歲月靜好,仿佛進入一片虛空,讓人不忍打破此時的寧靜。】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還真是,范成大想。

他自己是最喜歡這一類的詩詞的,而且他本身也認為這二人的作品很優秀,雖然給人的感覺不同。

這下女子一形容,肯定讓不少的讀詩難解深意的人更好地理解兩人之間的差別。

這女子適合去做先生給孩子啟蒙啊!

當然了,若是她講解那些東西完全沒有錯漏就好了。

【但是在王維的風格成熟之前,他就是學的陶淵明等人,既相似又不相似,就是已經將前人的經驗化為己用了。】

【這其實就是學習的境界問題,不管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書法,還是現在所說的詩文,都是從模仿開始,先是要像別人的,然後再是不像別人的,這就是從「無我到有我」,王維的創作風格就很能體現這一點。】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歐陽修小聲念道:「從無我到有我,說得真好啊!」

如今他所知道的許多人便是學了他人,到了無我的境界,可他們迷茫辨不清方向做不到有我。

也不知該怎麼才能讓他們學會有我。

因為他知道,很多人已經迷失了自我。

這話在書法、繪畫界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並不是覺得幕中女子有多懂,因為這些道理他們這些創作了大半輩子的人自然是理解的。

可是幕中女子概括得太好了!

【而後兩句已經開始有了王維詩中的禪意,但是我認為這個「枕席生雲煙」不能直譯,他描寫的應該是一種意境,至少說從枕席處升起雲煙這種說法有點不對吧,蒸桑拿呢。】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大家應該都讀過,其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還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這些句子幾乎句句都是經典。】

【中間有這麼兩句,「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我更願意相信王維的兩句詩講的是這樣的河道被煙霧繚繞的一種感覺,這也是他的寫作風格。】

眾人並不懂蒸桑拿的意思。

重點是每每說到這些讓人難以理解的詞的時候,下一句重要的話就又來了。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他們當然知道是很優秀的作品啊!

但是這「詩中的詩」未免太誇張了吧。

然而他們很多人卻也無法再腦子裡搜尋到一首可以超過《春江花月夜》的詩,不是沒法比,就是比不上。

眾人都關注這個去了,竟沒注意女子說的那句王維的詩句的含義。

【雖然我們說現在王維的風格還沒有定型,但是其最本質的由性格而生的一些風格是很難變的,這其中的一些感覺咱們需要去體會,尤其是這種帶禪意的玄而又玄沒有實體的感覺。】

【總的來說,就是這個王維的作品處於一個過渡期,他還在學習前人,但是已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