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聽到自己死李林甫都沒什麼反應,但是聽到這話他卻皺了皺眉。

幕中女子的說法沒有錯。

但若是這樣,自己死後這個什麼楊國忠該不會放過自己,自己的家人怕也是沒什麼好下場。

然而幕中女子卻並沒有多說此事。

【朝堂之上多是文臣,文人自古清高,在他們看來,楊國忠就是個靠妹妹上位的外戚,就沒點本事,根本不值一提,但就是這樣的人他可能沒有李林甫的城府,但是出手沒有章程,不顧後果,所以破壞力極強,他往往做的事可能都是讓那些大臣們措手不及的。】

這話說得許多人面紅耳赤。

因為這話確實是事實。

這是他們這些人一貫的想法,他們如何會將一個沒有什麼背景靠著后妃上位的人放在眼裡。

畢竟在他們心中聖人是最恨後宮干政的,後宮那女子掀不起什麼風浪來。

誰又能想到呢?

武后之事才過去多久啊?

還好這巨幕出現了,這是他們近來感嘆過最多的話。

【一開始誰也不願意去得罪他,因為楊妃受寵,皇帝喜歡,但是這樣的喜歡通常不會持久,而且李隆基從前的功績會讓底下的臣子有著盲目的崇拜,他們可能覺得玄宗可能根本不會任由楊國忠做大做強胡來,然而,等他們意識到楊國忠已經做大做強的時候,事情已經來不及了。】

來得及!

怎麼會來不及呢?

李隆基憤憤,每次提及此事,他還是忍不住又氣又怒,想殺人又不敢隨意殺人。

倒是近來處理政事泄憤,處置了不少以前被他忽視的那些跳樑小丑們。

第185章

王維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王維五十六歲,在長安任給事中,正五品上,在此之前,王維已經寫了許多傳世之作,奠定了自己在盛唐文壇的地位。】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天寶十五載,聽到這個時間,所有唐朝的人心都揪起來了。

這是安史之亂的時間,只怕王維那半官半隱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如此一對比,王維的那些憂愁根本算不得什麼,既能做官獲得俸祿,又能享受歸隱山林的樂趣,他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然而,該來的始終是要來的。

【然而,六月,安史之亂爆發,玄宗逃往四川,王維沒能跟得上,被俘,為了避禍,王維只有裝病,但是就因為他此時詩名太盛所以被安祿山等人給瞧上了,隨即押往洛陽,被關在菩提寺中,後又被任命為偽朝給事中。】

【看當時杜甫同樣被捕,但因為沒那麼有名,所以逃過一劫,還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

這話說得杜甫也有些心驚。

他是不是該感謝自己沒有那麼有名?

王維最後似乎逃過了一劫,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自己未必有那等運氣,說不定連左拾遺的命都沒有,更別提寫出幕中女子所說的什麼三吏三別了。

【王維在菩提寺的時候,好友裴迪還曾經來看望他,王維十分悲傷,那是一種國破家亡、近乎絕望的悲傷。】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是很能體會那樣的難受的,即便安史之亂只有一次。

可是國破家亡這樣的事情卻在各個時間段時有發生。

喝了溫熱的藥,杜牧感覺身子舒服了些,可是每每巨幕講到惆悵之時,他總心中壓抑,巨幕結束便更加難受。

他都不知道是什麼讓他堅持到了現在。

【好在第二年,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叛軍內訌,唐軍收復兩京,然而仿佛一切都回來了,可是一切都已經變了,太子登基、皇帝變成太上皇、貴妃賜死、許多百姓流離失所。】

【這時候,情況很慘烈,朝廷通過打勝仗,找回一點點的臉面,但是朝廷的威信早已隨著長安的陷落一落千丈,為了維護穩定,有一件事是當朝統治者必須要做的,那就是清算。】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即便講了很多遍,每聽一遍,李隆基的心上就又被扎了一刀。

他表面不動聲色,儘量讓自己把重點放在女子接下來的話中。

清算自然是要清算的,就像他在發布罪己詔後,已經明里暗裡地解決了一大批人,該抄家的抄家、該流放的流放,而那些罪不至此的,他也得言語敲打。

而這些被敲打的人中也有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