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頁 (第1/2页)

「這世界上真有快活一生的人嗎?」王維拿起小琵琶,他的手假意在上面輕輕彈了一下,沒有 樂聲,只有手指與木頭敲擊出現的輕微響聲。

但是那樂聲仿佛從千里之外傳到了他的耳中,然後告訴他,如今的他的人生已經是他最好的人生。

不必強求,也不要放棄。

堅持做自己就可以了。

那個聲音緩緩遠去,像是過了許久,等王維抬頭,幕中女子卻才一句方了。

【所以說痛苦是創作的土壤,正是誠不欺人。】

【好了,今天我們的視頻就到這兒了,咱們下期見。】

第186章

王維(捉蟲)

【下期視頻咱們繼續聊一個住別墅的大文人吧。杜牧,字牧之,因為晚年一直住在自家的樊川別墅里,所以被稱之為杜樊川。他是杜預之孫,和杜甫同宗,其古體詩也受到杜甫的影響。】

眾人記得這個杜牧,他不是唐朝的嗎?

還有沒有完了,為什麼不是唐朝就是宋朝,難道其他時候的文化就真那麼不堪?

明明他們這時也有許多著名的大文人啊。

許多朝代的人都開始不滿了,尤其是那些統治者們。甚至有些人已經把發展文化當成了接下來的第一要務。

【杜牧受到杜甫影響的恐怕不止詩歌,他還與杜甫一樣不屑逢迎。】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聽到這樣的話,杜甫皺了皺眉,跟他一樣,跟他一樣能有什麼好下場?

但是杜甫心中卻又有些自豪,他認為他們杜家的人就該是如此有骨氣的。

所以說幕中女子似乎不喜歡文人自命清高,可他依舊堅持自己是對的。

有些事情可以輕易改變,但有些堅守卻必須堅持。

【他精通兵法,詩負盛名,卻也生性風流,放縱不羈。】

唐,元和年間。

說起風流,白居易和元稹二人不由地挑了挑眉。

這樣一來又要被女子批判了吧。

【早在很年輕的時候杜牧就曾經熟讀兵書,還寫了十三篇《孫子》註解,在唐憲宗時還曾獻計平虜,被李德裕採納,但是這樣一位少年卻並沒有走武將之路,或許是他覺得學武救不了唐朝人?】

幕中女子似乎是在開玩笑,但是卻讓許多的人都大吃一驚。

什麼叫學武救不了唐朝人?

不學武他們能學什麼呢?能靠著文人就阻止藩鎮割據?

若是沒有他們那些武將們,安史之亂能夠平息嗎?

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呢?

有時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許多人都將她這話放在了心裡,打算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他在二十三歲便寫出著名的《阿房宮賦》,留下「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這樣的話,借古諷今,直指當朝統治者。】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半眯著眼思考她的這句話。

這話他可不太認同。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他這個位置。

統一天下誰都想做,可為什麼是他呢?這些後人未曾想過嗎?

嬴政統一天下,那確實是天時地利人和,至少很多後世帝王都是這樣認為的。

不只是秦朝如此,其他朝代亦是如此。

內里出了問題,滅亡只是遲早的事。

【他二十六歲進士及第便被授予任職要求極高的弘文館校書郎職位,後又被牛僧儒看中,居住在揚州,負責淮南節度使府中的一些工作。】

許多沒有反應過來的人感覺這杜牧還是可以。

年紀輕輕中了進士,又得了個不錯的官職想來,只要不出什麼岔子,未來定是有大的作為。

但是今日既然說到他了,那極有可能就是出岔子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幕中女子立馬轉了話鋒。

【這兒問題就來了,我們之前說李德裕採用了杜牧的平虜之策,李杜兩家還是世交,李德裕誰呢?牛李黨爭李黨領袖,而牛僧儒這個人正是牛黨領袖,杜牧和李商隱一樣,同樣都被困於牛李黨爭難以出頭,這或許也是他們被並稱為小李杜的一個原因吧,苦笑。】

幕中女子說著臉上真就露出笑容來。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隱也跟著無奈一笑。

這算好還是不好呢?

至少他還有一個同行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