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頁 (第1/2页)

很多人其實在考進士時比較順利,後面的考試也就會比較順利了。

眾人也都知道,如杜牧這般的,即便家道中落了,當也會有人幫忙引薦,而且他和王維一樣,他們在那時的名聲都已經很大了,故而仕途就會順利一點。

所以這是擺脫不掉的,那個時代,需要家世與聲名。

【第二年,杜牧便前往洪州,也就是今江西任職,杜家跟江西觀察使的沈家有點沾親帶故的意思,所以杜牧就京城去沈家,然後在沈家認識了一個女子張好好。】

【張好好是一個歌女,那個時候才十三歲,杜牧便看上了人家,但是杜牧並沒有做什麼,過了三年,她就被好友沈觀察使的弟弟納為妾室,或許是當時的杜牧大概不便跟主人家搶人,他也算是有自己的邊界感。】

唐,元和年間。

果然是要說杜牧的風流韻事了嗎?

文人風流,這樣的說法又在許多人的腦子裡面晃過。

其實也不只是文人吧,他們這時候的有錢人不都是如此的嗎?

走到何處不留下一兩筆的風流債?

不過是文人靠著筆桿子能將之記下來,而其他人的風流韻事過了便也就無人知曉了。

「杜牧這……是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元稹表情頗為玩味。

他也想通了,他不管與誰來往,那都是你情我願的,既沒強迫人,那他有何錯?又何需改?

【誰知道又過了兩年,杜牧竟又在洛陽見到了張好好,彼時的張好好過得並不好,杜牧感慨萬千,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這首詩也是杜牧留下來的唯一的真跡,如今藏於故宮博物院。】

又是一幅書法作品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許多愛書法的人忍不住上前觀看,又是嘖嘖稱讚,這唐代的書法凡是能被女子稱讚的總是不錯的。

只是只留下這麼一幅真跡,那委實是有些可惜了。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作品的流傳一直是個問題。

趙明誠是聽說過杜牧燒毀自己詩文的說法的,不覺有些心中難受。

本來這些東西代代相傳就已經很難了,再有刻意地毀壞那就更難了。

不知這杜牧真跡如今是在何處。

【唐代的書法基本是學習二王的,杜牧也不例外,他的這篇《張好好詩》,筆勢放縱,大有魏晉之風,正所謂字如其人,這句話也有那麼一點道理的,從字中多少也能看出點杜牧的性格。】

這是大多數人都認同的觀點。

西漢揚雄曾言:「書、心畫也。」

雖說這樣的說法不能太過於絕對,畢竟不是所有寫字好的就是好人。

但是那些性格豪放的人寫一首娟秀小楷總歸是要被人多看上兩眼的。

【這首詩除卻它的書法,其中的含義和杜牧想要表達的感情也是值得探究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序言就是簡單地描述了一下他認識張好好、張好好嫁人,而後兩人又重逢的事情。】

【首句不加吝嗇地誇了對方,「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意思就是,你是洪州的俏麗佳人,才十三歲,說的就是兩人相識的時候,「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你的樣子,就像帶著亮麗尾巴的鳳鳥,也像含苞待放的紅蓮。】

自從巨幕出現,受益最大的莫過於書院的學子和先生們了。

他們自己讀書,也是就著文人的詩集了解文人的生平。

這對於許多沉得下心的人來說是不難的,甚至有些人自信比幕中女子了解得更加透徹。

但是對於一些學子來說就不行了。

靜不下心,便不願了解,可必須讀書最後便選擇死記硬背。

但聽幕中女子說了一些文人生平之後,了解的東西就多得多了,更主要的是大多數的學子已經摸清了其中的門道,學會了如何去總結一位文人大體的風格。

比如這位杜牧,總喜歡在詩的開頭進行描寫,不管是長詩還是短詩。

他如此的描寫會讓人以為他想表達的便是描寫的內容,但其實重點一般都在後面。

而前面的描寫通常都是為了反襯而寫。

如此一看,杜牧的作品其實其情感傾向就是往下的,即便在開頭有那些繁複精彩的描寫。

【初見面時,環境很好,「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好像如此安排就是為了等張好好試唱一般,「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終於,人上來了,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