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頁 (第1/2页)

頂多就是在教孩子的時候多教些儒家的東西罷了。

可能再過個幾代,就如幕中女子所言,儒家就會稱霸天下了。

【為此,後來的班固對他們二人是持一個批判態度的,進而對《史記》也存在著一定的意見,而他抨擊的一個點就是司馬談父子的離經叛道。】

公元62年,永平五年。

難道不是嗎?

班固想,明明武帝都已經言明獨尊儒了,可他們卻還注重黃老,這不是離經叛道是什麼?

但是班固倒也沒有那麼批判《史記》,他承認《史記》是很優秀的,他只是覺得,能夠更好而已。

【那個時候的正道就是獨尊儒術,而班固認為他們尊的是道家,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可以來判斷一下。】

【首先在這兒,司馬談是以《易經》開頭的,而說到《易經》可能很多人的腦子裡已經開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但是你說到黃老之說,跳不開的就是《道德經》吧,「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兩個觀點,他們的中心思想一樣嗎?】

【一個是自強不息,一個是順其自然,這差別很明顯啊。】

班固可不這麼認為。

幕中女子的話看似有道理,可怎能憑藉她記憶中的一句話就概括了一個派別呢?

黃老之學怎麼可能就那麼簡單?

【而我們常把《易經》認為是道家的東西,那是因為八卦之說,但是《易經》那可是儒家經典之一,而且其中的什麼天道的思想都是儒家的思想,其實我個人認為儒家和道家應該都有繼承《易經》中的東西,天地萬物本源一體,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從某些思想文化方面來說是正確的。】

【所以說咱們不能簡單地說《史記》是獨尊道家,班固的這個觀點歷來也是許多學者不太認同的觀點。】

他也沒有說過自己是這樣的想法吧?

班固只是覺得他們有些貶低百家而尊道家罷了。

後世是誤會他的意思了呀!

【但是在這裡,司馬談確實也是讚頌道家理論的,我們看他是怎麼說的,「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意思就是說道家能夠讓人精神專一,能夠讓萬物富足,而這「動合無形」可能不是那麼好理解,但是我們舉個例子大家就懂了,把道換成王陽明的觀點那就是「知行合一」。】

【可他即便這樣誇讚道家,也沒有摒棄百家,他認為,陰陽家預測什麼吉凶禍福,有著太多的忌諱了,他們所推崇的教令有種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感覺,但是呢,他們對於「四時之大順」的看法是很對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樣的規律沒有人能打破。】

當史記中的這些句子再擺出來,班固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這還不是貶低百家嗎?

難道道家就是完美的?

過於偏頗了。

【而後說起儒家,儒家很重要,儒家的學說很廣博,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們通常會因為繁瑣而事倍功半,咱們縱觀歷史就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但凡是改革,法家成功率甩儒家幾百條街,儒家的學說常常還沒開始實施就被各種反對。】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秦始皇再認同不過了。

他為何選擇法家,那不是正因為如此嗎?

既然知道法家能夠更成功,他為何還要去選擇其他不被看好的學說。

說是這麼說,他現在也明白了打江山與守江山是不同的,但是他也不認為僅靠著儒家這世界就能變好了。

思及此,他看了看一旁的扶蘇,開口,「可聽明白了。」

扶蘇本也不是個痴的,連忙點頭,「兒臣明白。」

法家很重要,法家的思想不能完全擯棄。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蕭何無語,這還沒完了是吧?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拿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調侃他了。

雖然他的做法是為了大漢,可是眾人都不願意與他親近了,仿佛他就是個反賊似的。

【儒家的粉絲是很多的,孔子的地位也是沒辦法撼動的,但是想要真正地貫徹落實那是很難的,就拿漢武帝時期來說,漢武帝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事情搞得轟轟烈烈,確實獲得了很大的效果,但是漢武帝他自己為什麼還會有窮兵黷武呢?如果他真的獨尊儒術,那窮兵黷武的事情絕不可能發生,不止是他,後面的許多的帝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