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其實很多和呂雉接觸過的人都知道,她這個人並非表面看起來那般簡單。

這其中最清楚的莫過於劉邦了。

他的心情霎時就複雜起來。

【首先《五帝本紀》,對於黃帝和顓頊、帝嚳、堯、舜幾位帝王,司馬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其實也是後世許多人對於那個時候的帝王的一個印象,被提到最多的就是堯舜時期,在眾人的眼中,堯舜時期那就是政治清明的典範,像屈原的作品,還有杜甫,這些文人的詩句中都有提到。】

許多深陷政治旋渦的人最想要回到的時代便是堯舜時代。

那個時代哪有如今這爾虞我詐的風雲。

大家一起為著同樣的發展部落的目標而努力,那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

思及此,幕中女子突然一早在說屈原時,她所強調的大家一起搞發展,那不就是堯舜時期嗎?

難道幾千年後,後世又回到了堯舜時,還是說更加厲害呢?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在羨慕堯舜時期的時候,堯舜時期的人也正在羨慕著他們。

想要真正地改變困境,只有立足當下,否則只能是一事無成。

【但事實上,關於五帝的事情那都是帶著神話色彩的,尤其是黃帝和顓頊是否真正存在那都是存疑的,而堯舜也是在《尚書》中有出現,其史料也是比較少的。】

【不過一般說到五帝,其實我們常會把他們和三皇聯繫在一起,這也成為許多人批評《史記》的一個點,通俗點來說,那就是你都說五帝了為什麼不說三皇呢,要說不真吧,真真假假本來就沒人能說得清楚。】

說到這些有爭議的東西,最熱鬧的依舊是學子們。

尤其是唐宋時期的學子們,他們對於史書本就有不同的看法,他們這時還體會不到太多朝堂上的風雲,家中也只會教他們不要隨意評判其他人,於是很多時候他們便把一腔的熱血都投向了歷史。

即便不能那種當世的人代入進去,也同樣吵得歡樂。

【至於司馬遷為什麼不寫,我們還得站在他的角度上來進行分析,在西漢時期其實三皇的傳說比咱們這個時候看到的還要少,司馬遷也不是神,他的許多創作那也是收集資料而得,沒有資料怎麼寫呢?】

【其次關於三皇五帝的人物是有爭議的,三皇中有燧人氏、有巢氏、伏羲、女媧、神農、祝融、黃帝,這幾個人拼湊出了許多個版本,沒有一個人是所有版本都在的,而黃帝卻是五帝中公認的一個人,當然了這其中也有後世的《大戴禮記》、《資治通鑑》的記載,很難說不是受了《史記》的影響。】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歐陽修這些專修歷史的人,自然對《史記》也是十分推崇的。

對於過去的那些歷史,他們還不是只有看史書,或者是從其他的書籍中尋找蛛絲馬跡。

史書若不可信,那其他書中可信的內容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尤其是那些甚至找不到創作者名諱的書。

萬一是那玩笑之作呢?

不確定的情況下,他們會信看起來更可信的官修史書。

但是《史記》例外,因為它哪怕只是私史,可還是寫得很好。

人無完人,何況是書?

若要從中挑毛病,那就是雞蛋裡挑骨頭了。

【但是從側面來說,黃帝的地位至少是被人認可了的,而既然不確定,司馬遷又為什麼要寫呢?我個人認為,他想創作的是一本通史,通史就是從古至今的歷史,那勢必要有一個源頭,而黃帝就是他所選擇的華夏之祖。】

結合她前面說的,眾人就明白了。

司馬遷寫一個東西或許不一定是真的覺得這個東西很重要。

其實不只是司馬遷,他們所有的文人都一樣,比這個東西本身更重要的或許是它的象徵意義,或許是它的領起作用。

就好像詩歌中的起興。

又或者說,他們所追求的有始有終。

突然,能夠進行解釋的說法就好多好多,這讓想到的人忍不住地咋舌。

怎麼……怎麼就能想到這麼多了呢?

【直到現在我們仍舊不能完全肯定黃帝就一定是我們生物學上的祖先,但是這不影響我們認為我們是炎黃子孫,為什麼呢,因為所需要的是那一份歸屬感,而我們崇尚的是那個時候的一些精神,我們承認的是那個時候的人們在摸索中發展從而為人類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生物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