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關於周朝呢,我們就更熟悉一點了,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說到周朝,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分封制,分封制的起源難說,但是全面推行分封制的就是周朝,分封制的理想狀態就是在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的共同管理下達到社會穩定。】

許多周朝的人都暗自點頭。

這制度那是極好的制度。

若不是禮樂崩壞,還能更加穩定。

【但是後來分封制碰上土地私有制,產生了極大的「化學」反應,土地兼併,諸侯國逐漸強大,為什麼孔子一直談及禮樂崩壞?其實最大的表現就是周天子管不住這些諸侯國了,之前建立的那些禮樂制度已經沒有人遵守了,多的是僭越之事。】

春秋時期。

談及此事,孔子是最心痛的。

若是人人都能遵守禮樂,那這一切的煩憂就都是不存在的。

【而禮樂制度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他看似就是一些關於禮節、文化的制度,但是放到秦朝,那就是焚書,放到西漢那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一種維護統治的思想控制,但是它比秦漢時期的統治手段溫和許多,可能比朱熹時候的「存天理滅人慾」還要溫和一點。】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思想控制嗎?

許多百姓都不懂。

其實之前幕中女子也說過了。

可是他們並不覺得自己被控制了什麼。

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但是如果連孔子都推崇的,那肯定就是好的吧。

【關於禮樂制度在周朝是怎麼維護統治的,其實我們所能了解到的並不多,但是「存天理、滅人慾」,乃至整個宋明理學在宋明,尤其是明朝所產生的影響那是巨大的,所以有時候啊不能小瞧了文化人,也不能小瞧了文化的作用。】

只有文人和官場上的人最懂得這一點。

他們是學著這些過來的。

等到了用的時候,才發現,其實自己也是從被控制過來的。

【秦始皇就是在這上面吃了大虧嘛,但是其實秦始皇並不是不懂思想文化的重要性,反而他的腦子很清醒,他太懂了,他自己也看了很多書,很有文化,所以他知道像自己那樣的人太聰明了,想法就多,就前衛就容易有自己那樣的想法,他知道自己的厲害,自然不願意再出現一個自己那樣的人,所以他選擇了一個笨辦法,把敵人掐死在搖籃里,直接釜底抽薪。】

【但他這個選擇,其實我還是不能理解,那你怎麼不直接把厲害的人全殺了呢?這個想法……或許這也是人們常認為秦始皇坑殺的是儒士的原因吧,真的太鬼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此時的嬴政碰巧和李斯在一處。

他抬眼看了看李斯,沒有說話。

李斯便也就更不敢說話了。

這幕中女子話糙理卻不糙,實在讓人無法反駁。

她明明就是在說陛下的不是,可是卻又有誇讚。

他們都開始好奇這焚書坑儒的始末了。

反正嬴政是不相信自己真會做這樣的事情的,若是做了,定事出有因。

【在《周本紀》中,司馬遷依舊秉持著尋求王朝興衰的目的重點講了周朝厲害的帝王和幾個昏庸的帝王。】

【周朝前期還是比較不錯的,文王武王的功績經常會出現在《詩經》之中。在本篇當中,他也並沒有怎麼寫春秋戰國的那些紛紛擾擾,只是大概地簡述了一下這個時期的事情,重點放在了周朝的幾個帝王上,而春秋戰國時的這些厲害的人和事都在後面的世家和列傳中。】

哦,眾人懂了。

那就是後面的世家列傳才會說得詳細些了。

每每她說得詳細了,就能帶出後世的許多人來,這正是大家所期待的。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短短八個字概括了整個東周風雲,然而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新的時代來臨了,按理來說,這時候司馬遷就該講秦始皇了,但是他沒有,他翻過去又將秦國的歷史講述了一遍,從秦的祖先一直說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也就是東周末戰國末,曰《秦本紀》。】

1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紅樓夢》

第202章

司馬遷

【為什麼要單獨寫《秦本紀》呢?因為秦國他本來就是一個傳奇,而秦始皇是這個傳奇中最為頂端的那一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