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頁 (第1/2页)

【另外就是官制,秦朝的官制是三公九卿制,這個制度是夏朝時候就開始有了,一直差不多持續到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出現,其實這種變化是國家行政制度優化的一個產物,三公九卿看起來就是會相對粗糙一點,而三公九卿歷來也不是那麼確定的,就是時常會有改變,一般用得比較多的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工還是不錯的,一個管行政,一個管軍事,一個管監察。】

【這樣的制度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才差不多完全廢除,可見其重要地位和實用程度。】

廢除?

眾人不懂,這麼好的一個制度,那明朝為什麼要廢除呢?

如今的人不懂,只有明朝之後的人才明白。

皇帝自然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權力,掌握更多的權力。

【除了這些,秦始皇還做了很多事情,我們都很熟悉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和度量衡,還有修建長城、馳道和直道,實施「遷虜」,這些都是為了維護統治,然而這些在促進秦朝發展的同時也 產生了很多的問題。】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一系列的政策就這樣被擺了出來。

秦國眾人都眼睛發亮的看著。

這其中大部分都讓他們受益匪淺。

秦國是真的強大起來了。

【首先,文字的統一是秦始皇的一個創舉,你想想,若是文字沒有統一,你在國內旅遊還得找翻譯,那可真是很不方便的,在秦朝時期由李斯等人改良推行的文字叫做「小篆」,在此之前呢,文字經歷過甲骨文、金文,一起被稱之為大篆。】

說到這個倒是苦了不少的人,都一把年紀了,為了更好地與人溝通,還要重新學習一門文字。

不過好在秦國發布的小篆與他們原本的文字差別也不算太大,連蒙帶猜也看得明白。

尤其是秦國人,因為這個小篆與他們從前的文字差別極小,幾乎可以忽略,在這個時候他們更加地慶幸自己是一個秦國人了。

【從名稱來看,甲骨文就是刻在龜甲、骨頭上面的文字,這時候文字剛剛發明,大家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文字,只是為了傳達想要表達的意思,就跟咱們現在玩「你畫我猜」一樣,拋開文字讓人們最快地了解你想表達的內容,很多人都是選擇畫這個東西原本的樣子,而文字一開始就是從這些畫的很像的東西演變而來的,故而咱們的漢字又稱之為象形文字。】

【而放眼全球,文字就是分為兩種,一種咱們這樣的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一種就是西方的拼音文字,那為什麼同樣都是人,就完全變成了兩種不同的文字呢?】

對於甲骨文,這個年代的人自然是更加清楚的。

但是拼音文字是什麼?

對於西方他們已經隱隱有了猜測,就是幕中女子一再提及的那名字有些怪異的地方吧。

什麼羅馬之類的。

【根據我個人的理解,西方一開始的文字其實應該也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說在文字產生之初,人的本能導致我們會去以複製的方式傳遞內容,畢竟人類的本質就是複讀機和複印機(bhi),後來,西方的象形文字卻沒有延續下來,就又有了他們的拼音文字。】

複讀機?

複印機?

那是什麼東西,聽女子之意該是能夠將文字記錄下來的東西。

可是這與人類的本質有什麼聯繫呢?

【文明的延續是文字流傳的很大的一個原因,而秦始皇統一文字又是文明延續的很大一個助力,四大文明古國,就中國一直延續至今,除卻祖先們的強大,不容侵犯,文字也功不可沒,更別提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於古代文化的推崇,除了秦始皇他焚書想要進行思想統治那一次,其餘各個朝代都是學習前朝的經驗文化,很少有完全否定前朝的東西的,就連像北魏、元朝、清朝這種少數民族統治的時期,他們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漢化的,雖然元朝的漢化並不徹底哈。】

這幾句話中涉及到的東西太多。

聽得各個朝代的人都有些懵。

唐宋時期的人們自然是知道北魏的,所以他們明白少數民族統治的真正含義,那不就是胡人統治天下嗎?

不過也只是乍一聽讓人覺得害怕,畢竟北魏的統治也不是那麼恐怖。

只是不那麼恐怖,也還是不如漢人統治的好。

因為不管怎麼說,胡人總是會排斥漢人,想來後世那兩個朝代也不例外吧。

【但是元朝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