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頁 (第1/2页)

【然後隸書寫得更快些就變成了草書,而閒下來慢慢寫弱化波折就變成了楷書,兩者結合就變成了行書,行書楷書再結合就變成了行楷。】

【文字如歷史,一切都有跡可循。】

眾人恍然大悟。

果真是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啊。

【但是如果沒有秦始皇統一文字的話,咱們其上所說的一切可能都不會存在了,然而,書同文只是他浩瀚功績之一粟啊!】

第206章

司馬遷

【車同軌就是統一道路和車輛大小,「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這看起來好像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大家想想咱們現在的道路限高就明白了,假如你是開貨車的,走著走著來個限高25, 現在還好你還有導航,那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情況,你開著個貨車去送貨,走著走著天然限寬只能允許小轎車經過,這個時候的辦法就只能換交通工具或者是走回頭路再找路,哇,很麻煩的。】

巨幕之中出現了一個欄杆,上面有一個圓圓的圈,圈中似乎就是幕中所說的限高25。

眾人正好奇地看著這奇怪的東西,隨即卻出現了一輛車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眼球。

那是車吧?

四個輪子,高高大大,後面載了那麼多的貨物。

後世的車為何都不需要馬在前面拉呢?

還說後世沒有仙法。

然而在他們看來有著仙法的車卻是走到那欄杆面前就停住了。

那樣一個大傢伙,看起來竟然害怕那一推就倒的欄杆?

當真奇怪。

【秦始皇這樣的規定,至少能讓他在巡遊的路上不用動不動就換車。】

【統一貨幣和度量衡是同樣的道理,都能夠促進統一。】

眾人點頭,尤其是那些常年四處奔波的商人。

他們大多都是懂得幾國文字的。

只是現如今一切都統一了,那便難以顯出他們的重要性了,於他們而言也不算太好。

【而這修築長城和馳道就有些爭議了,一說到長城,大家就會第一時間想到秦始皇,但是這玩意兒可不是他首創的,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建過長城,古代的皇帝直到清朝都還在建長城,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長城的存在,「烽火戲諸侯」,用什麼戲的?長城。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所以也該明白,長城就是一個防禦工程,它就像是古代的城牆,只是這個城牆是圍著國家邊緣而建。】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對啊,嬴政也覺得很奇怪啊。

明明大家都修長城,這是為了抵禦外敵,為何他修長城就好像是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似的?

【在戰國時期,秦、趙、燕都有長城,統一後,秦始皇就讓人把這三段連起來,這聽起來就是一件很nice的事情,建成之後也一定會很有成就感,但是它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小符號的意思印在人們的腦海里。

確實,能把那幾段長城連在一起,確實能夠更好地防禦。

但是這秦國真是財大氣粗啊!

那麼長的距離。

說到這兒其實秦朝及以前的人都大概明白秦始皇修長城會叫人不喜了。

並非大家對長城有什麼意見。

可是修長城需要人需要錢啊!

【據說秦始皇修長城,全國二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參與其中,真是國民大工程啊,剩下的二十分之十九還有一部分在修馳道,修秦始皇陵,修各種宮殿,還有一部分南征百越,一部分北擊匈奴,一部分開發北疆和西南,想想就真的很勞民傷財,而且秦始皇在修建長城的時候還推倒以前各諸侯國之間修的長城,但這事情咱們的始皇帝肯定有他自己的考慮。】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看到秦始皇做的這些,劉徹真覺得自己就算是有點窮兵黷武也算不得什麼,差遠了。

他心裡一直對幕中女子說自己窮兵黷武的事情有些疙瘩,時不時地就要想,還要與各個朝代的皇帝比較。

如今他竟與秦始皇比較了,當真是瘋了!

他也想讓如今的天下變成第二個秦朝嗎?

然而,他雖不認同秦始皇所做的一些事情,他卻能夠理解。

就像是推倒那些長城,難道秦始皇不知道浪費人力物力嗎?

若換作是他,也會那麼做的。

【雖然說,天下統一了,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