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以上這一段如果是真的,那就又是另一個可怕的故事了,但是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太多,首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胡亥有那個腦子和魄力的話,秦朝也不至於落得那麼個下場了。】

當真是陰溝里翻了船啊!

他若是早知道,趙高活得了幾日?

他對待一個趙高需要等那麼久嗎?

思及此,嬴政抿緊了唇,也大概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因為這般輕敵,所以才釀成了後來的結果吧。

【關於焚書的事情出現在一次聚會之上,在聚會上有個叫周青臣的人,這個人一般來說評價不太好,至少關於他的評價肯定是不如淳于越的,主要就是因為這次聚會,酒過三巡,有些人喝飄了,而有些人卻還想著搞事情,這個周青臣就是其中一個。】

【但凡是人,哪有不喜歡聽好話的?他就開始吹噓秦始皇,說秦始皇的壯舉,巡遊立碑什麼的可厲害了,然後又說秦始皇的分封制特別牛,他這樣的行為在我們現在看來那就是拍馬屁嘛。】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杜甫眾人正得了唐玄宗的允許參加今日的宴會。

方才剛一入席就已經有人來拍他們的馬屁了。

以往他們都是這拍馬屁的人,如今換了身份竟半點沒覺得暢快。

但幕中女子說得也對,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可是他們知道,這群人對他們說的話,大多都不是出於真心。

不過是因為這巨幕的緣故罷了。

【其實很多人都不喜歡拍馬屁的人,尤其是在這種在飯桌上拍領導馬屁的人,但是一般人都不會去破壞這種看似和諧的氛圍,可是這個淳于越偏不,他有自己的想法。】

【淳于越是誰呢?他是齊國的博士,後來在秦朝做僕射,正好和這個周青臣可能就是鄰桌同事的關係,兩個人啊是同一職位,這不就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了嗎?不過是不是這麼個關係咱們也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兩人肯定不是什麼好朋友,或者不是同道中人。】

【再說淳于越這個人,他是個很有學問的人,自以為自己懂得很多,歷來我們是這樣認為的。】

後世文人們都是知道這個故事的。

在他們大多數的人看來,淳于越那就是富有大義的大儒,豈是周青臣那等子油腔滑調的人可以相提並論的?

【聽周青臣拍的馬屁,淳于越立馬上前說殷周時期的分封制「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那些人都把自己當成帝王的輔佐。這個話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對的,但是說話的時機卻有很大的問題,首先咱們站在秦始皇的角度來看哈,秦始皇本來被誇得飄飄然的,淳于越就突然潑下來一盆冷水,這就是永遠得不到領導重用的那一類人,如果只是普通的不會說好聽的那還不要緊,像魏徵,說得有道理,正常點的帝王還是會聽的。】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有點害怕魏徵了。

這魏徵到底是對自己說了什麼,能讓幕中女子但凡提到諫臣都要提到他。

可是他卻很清楚,比以往更加清楚,他需要諫臣,所以他不能沒有魏徵,即便魏徵可能會讓他不喜。

【壞就壞在淳于越這話,至少在秦始皇的這兒不是什麼有道理的話,當諫臣也是一門技術活,明明知道說了是完全沒用的,為什麼要說呢,不如留著命說一些更有用的,當然了咱們這種說法有點明哲保身的意思,這並不是一個真正忠直諫臣該做的事情,但是命都沒了,諫個屁呢。】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先時幕中女子說杜甫的時候杜甫還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問題在何處。

現在看到淳于越他突然有些明白了。

他雖然做了諫臣,也想做一個像魏徵那樣的諫臣,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太宗皇帝。

作為諫臣,他們應該用更多的能讓皇帝接受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議,在讓皇帝接受的同時,為自己保留更多的提建議的機會。

如此簡單的道理,他們竟是一根筋的都不知變通。

【也不是說就不讓人說實話,主要在這兒,殷周已經滅亡,拿殷周做例子本就不算太好,本來周朝那最大的問題就是分封制,淳于越強調的應該是一開始周朝政治清明時候的事情,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話古往今來都是很有道理的,再者郡縣制已經頒布,這時候無緣無故地讓秦始皇收回成命這怎麼可能呢?這不是做無用功嗎?一言九鼎,那是許多帝王都強調的事情,很多時候他們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