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頁 (第1/2页)

巡遊本沒什麼,在場的眾人其實都能體諒秦始皇,甚至於陪同前去也與有榮焉。

但是想著胡亥做的那些糟心事兒, 跟他一起巡遊怕都是要被罵的吧。

【對於巡遊產生的負面影響我們就不說了,秦始皇都不能避免的問題,我不相信胡亥能做得更好。】

【但是這兒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下,為什麼胡亥會想要巡遊呢?他的話里說了,就是因為天下人不服他,那更是在側面說明了當初秦始皇巡遊不是沒有用的,而當初秦始皇巡遊時,也是天下初定時。】

女子說這話許多人都沒太明白,不明白她為何要強調這個。

難道有人說秦始皇巡遊沒用嗎?

是了,想起先時那些連飯都吃不起的百姓們,對於他們而言或許巡遊的用處真的不大吧,就算有也被他們的怨念消磨了。

【後來他又跟趙高商量,覺得很多人不服他,兩個人一合計,不服,殺了,於是兄弟姐妹們就遭了殃,「宗室振恐。」而大臣們能夠倖免嗎,當然不能,「群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

公元前 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嬴駟簡直氣得嘴唇發抖,因為嬴政而燃起的那種自信如今已經消失殆盡。

祖宗基業被胡亥丟得一乾二淨,臉也被他丟得一乾二淨了。

許多人跟他一樣,看著自己不爭氣的兒子們都順眼了許多,幸虧沒像胡亥一樣啊。

【除了這些,他在把秦始皇的葬禮辦好之後,就又開始修阿房宮,在這裡,胡亥的玩樂本性就開始顯現出來了,他大部分的事情還是遵從嬴政以前的規矩,只是又在宮中養些供玩樂的牲畜,又招士兵守衛咸陽,又徵調糧食,說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後,太史公予以評價,「用法益刻深。」也就是說咱們以前就認為的嚴刑峻法,這時候是更嚴苛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那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嚴苛的法令?

許多人不敢想像,因為他們覺得如今的秦法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了,如果更加嚴苛,那大家都不要活了好了!

【然而「用法益刻深」,咱們輕飄飄幾個字,秦朝的百姓們那可就是遭了殃,本來在嬴政時他們就有所不滿了,但是嬴政是誰,他是那個統一了六國的男人,所以想反的人並沒有那麼多,都見識過他的厲害,都看到過他的成功。可嬴政一死,許多人就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再加上秦朝的律法更加恐怖,這也算是逼上梁山了。】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梁山?

幕中女子怎麼會突然提到梁山呢?

聽聞幾十年前的梁山泊起義搞得轟轟烈烈,女子說的是那次嗎?

看起來倒是挺像的,那時候的大宋比之秦末可能也差不了多少了。

辛棄疾想,收回失地很重要,但是改變現狀也很重要。

這些天他看得分明,一個朝代的興衰都是能從百姓的生活里看得出來的。

百姓中出亂子了,若是不解決,亂子只會越來越大,直至某天無法鎮壓。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一開始看著好像就那麼一小戳人蠢蠢欲動,但是在很多時候,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帶頭的人,前面有人沖了,他們就不覺得可怕了,於是各地紛紛起義,有些可能根本沒什麼實力,可能拖家帶口的就去了,但是架不住他們人多啊。】

【一開始胡亥聽聞謀反之事,還只是有些生氣,便讓人去處理,得到的反饋自然是,「都是些小賊而已,陛下您英明神武,那些人害怕您,三兩下就繳械投降了。」這樣的話,秦二世自然樂意聽,然而等他都知道真相的時候,秦國已經成為一個篩子了。】

奸臣誤國!

奸臣誤國啊!

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地去想。

似乎每一個亡國之君或是惹了大禍的君主身邊都有這麼一些奸佞小人,楚懷王身邊的靳尚,秦始皇、胡亥身邊的趙高,唐玄宗身邊的李林甫、楊國忠,還有宋徽宗身邊的北宋六賊。

這實在是太令人心驚了!

【因為反的人太多,後來秦國的軍隊根本就不夠用,就有人提議讓胡亥放了那些在服役的人,讓他們參與戰鬥,e……】

【咱們往戲劇性的方向去想哈,之前謀反的那些人,他們是什麼人呢?是許許多多的底層官吏和百姓,而這些官吏不用服役,但是這些百姓要啊,結果就逼得不得不反,反了肯定不可避免地就要打仗,戰場上「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