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頁 (第1/2页)

這時候許多人也都承認了,有的時候,很多事情,還真就是命。

有的人就沒那個命。

但是也不能完全看命。

像胡亥,多好的機會,可是偏偏是個胡塗的。

所以這漢文帝能做這個皇帝,其實眾人也沒什麼可說的,只是有點想知道他到底做了什麼。

【《史記》記載「漢既初興,繼嗣不明,迎王踐祚,天下歸心」這就是我們說的子嗣這個事情,「蠲除肉刑,開通關梁,廣恩博施,厥稱太宗。」這裡寫的是他廢除肉刑,開通水陸交通要道,寬儉待民,其實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漢初時期的皇帝們對於秦時統治的一種修正。】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有些不悅,現在好了,不用他們了。

他自己就把這些給修正了。

漢代做的那些,什麼無為而治,倒也是太不適合他們了一點,但他突然就想到了幕中女子曾經在巨幕中畫過的一個圖,那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卻又有些奇怪的圖,就是一根線,彎彎曲曲,向上而又往下,而後又向上,女子說這世間許多事情都是如此。

那他們管理國家亦當如此。

放任不管,只會天下大亂,那是長久不了的。

【肉刑是古代很殘忍的一種刑法,像司馬遷所遭受的腐刑其實也算其中一種,還有就砍腳、割鼻子、在臉上刺字……漢文帝把它們都廢除了,但是其實也並沒能徹底廢除,就是到了後來在臉上刻字這樣的刑罰就持續了千年之久。】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劉徹想,可實施的刑罰那可就太多了,也不必非得要這肉刑的。

既不被承認,那便就廢除了吧。

他若是想廢,一定能夠徹底廢除!

【漢文帝在外交上也有突出貢獻,從劉邦開始漢朝對於北方匈奴都是和親求和政策,為此吃了不少的虧,但是這兒咱們不是批評,因為當時漢朝建立的時候,天下疲敝,再和匈奴打那是很艱難的一件事情,所以漢朝的首要矛盾是休養生息,但是到了文帝時,國家已經初步發展起來了,匈奴卻還是囂張跋扈的,和親都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於是漢文帝,打。】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打?

劉邦心中隱隱激動起來,原來從自己兒子開始就打了,對於那些可惡的匈奴,他們又何嘗不想打呢?

只是女子是懂的,如今漢朝方興,不是想打就能打的。

幕中女子一再地提及窮兵黷武,事實證明那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這事情也是壓在劉徹心中的一道坎,有時候他就在想,若是當初高祖皇帝立國之時趁著將士們的血性,說不定是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的。

雖然依舊有風險,可是什麼事情又沒有風險呢?

【雖然最後並沒能真正消滅匈奴,但是卻表明了漢朝的態度,也是一種積極應對了,加強邊防,也為後來的攻打匈奴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四年。

劉恆其實也不是一個好戰之人,只是匈奴人欺人太甚罷了。

若是他們能夠規規矩矩地守著和親政策,那兩邊都可以相安無事。

可是他們卻偏偏人心不足蛇吞象。

【而對待南越,從前漢朝是不跟他們來往,不把好東西賣給他們,兩邊積怨已深,時不時地就打仗,漢文帝就稍稍放鬆了一下,緩和了和南邊的關係。】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就是如此。

嬴政想,他所想達到的便是這漢文帝的做法。

有時候讓人修長城或許很難,也會引起人們的反抗,但是這時候如果壓一壓,再予他們放鬆,只修一小段長城,那麼或許他們那點子的反抗之心就沒了,所以還是得適當地放鬆一下。

【總的來說,漢文帝是個不錯的皇帝,各個方面都做得還算不錯。】

【另外,太宗是他的廟號,他的諡號是孝文皇帝,都知道一下就行了。】

【文帝過了就是景帝,文景之治指的就是他們兩個嘛,景帝的主要的功績就是平定七國之亂,為武帝時期的統治奠定基礎「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當時的漢朝與諸侯國是遲早都會有這麼一戰的,這是一開始不得已埋下的禍根,但是你看漢朝是從埋下禍根的時候就開始慢慢拔了,所以最後雖然不容易但到底還是沒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