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頁 (第1/2页)

【在陸游的人生里,他常將自己與國家的憂患喜樂聯繫在一起,這首詩就是最好的體現。】

其實許多人為陸游不值。

雖然他們很多並不知道陸游發生過什麼事情,可是他到死都沒能看到北方收回,他的這一生始終是充滿遺憾的。

若是他能少想點這些,多留于田園多看看風光想來日子能快樂許多。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若是真能那麼輕易地快樂,那陶淵明也就不會一生都在糾結了。

古往今來,許多的文人官員都是如此。

不管他們的詩中寫的什麼,但是只要他們心繫天下,那麼他們就沒有辦法真正地過上隱居生活,即便過上了,心中也不可能完全定得下來。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之嚮往。

第221章

陸游

【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宋高宗禪讓,宋孝宗趙昚即位,我們剛剛說過趙昚在南宋算是很不錯的一個皇帝,他上位就平反岳飛,主張北伐,起用主戰派張浚,但是後來卻北伐失利,簽訂了隆興和議,不得已就又和金人保持了表面和平,這種和平肯定是南宋吃虧的和平。】

【但是放棄北伐之後,他也沒有放棄南宋,而是開始整頓南宋朝廷,總體上來說幹得還是不錯的。】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其實在眾人看來,官家其實已經是一個明君了,但幕中女子對他的評價 卻是算不得好。

而現在幕中女子卻說那什麼宋孝宗是南宋不錯的皇帝,她說不錯那應該就真的是不錯了,那為什麼南宋卻還是沒能好好地留存下去呢?

而且北方就怎麼就沒收回呢?

每每說到北方,眾人都是十分氣憤的。

他們如今在這汴京不就處於北方嗎?

難道他們……他們的後人都要遭殃嗎?

【他給人的感覺有點像北宋時期的宋神宗,宋神宗時是他爸宋英宗剛上位比較保守,在各方面畏首畏尾,而這裡宋高宗是想要偏安一隅,他應該是不想重蹈徽欽二宗的覆轍,也是不想宋朝徹底的滅亡,再加上自己能力各方面原因導致南宋朝廷看起來並不怎麼能行的樣子。】

【趙昚在做太子時肯定就注意到了這些問題,所以他一上位就開始銳意進取,沒想到栽了個大跟頭,他就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因為當時他的壓力也是很大的,首先就是來自太上皇趙構的反對,還有很多大臣的反對,而這樣的反對其實也是隆興北伐失敗的原因之一,國內朝局不穩定,再去對付外敵那是很困難的。】

趙禎其實也早就明白了。

就像幕中女子曾經說過的,如今這個時代他作為天子,那他就是整個江山社稷的天,不管手底下的人有什麼妙計有什麼才能,他們也總還是要靠著自己才能做到。

換言之,他對於大臣們真的很重要。

【他一退縮影響就很大,除了最大的北伐派士氣的低迷,那就是這些人的遭殃,張浚肯定是首當其衝的一個,而陸游是堅定地支持張俊的,再聯想剛才我們說過陸游的性格,他肯定在朝堂上得罪了許多的人,這麼一來,這些人勢必是要在這方面藉機針對他的。】

因為聽過王安石的故事,這裡大家聽起來就輕鬆了許多,在加上巨幕上還總有人發表言論解釋,這些古代人就看的更加明白了。

另一邊,三月也在看著彈幕。

「其實跟北宋時期也是一樣的,宋朝就是被黨爭影響的一個朝代,北宋時期是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戰爭,到了南宋就變成了北伐派和投降派的戰爭。」

「贊同樓上+1」

「其實也跟其他朝代一樣,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弱點,像漢朝,無論西漢東漢,外戚和宦官專權幾乎貫穿始終。」

「那我大唐呢?好像沒有這麼明顯的缺陷吧。」

「怎麼沒有,藩鎮割據!」

「怎麼沒有,為色所迷!」

「怎麼沒有,宮廷秘辛!」

「說起宮廷秘辛,我唐可比不上魏晉南北朝。」

「哈哈哈哈哈哈,還是彈幕有意思。」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也一邊聽幕中女子講著一邊在看著巨幕左下角的那些小字。

他看得出來,這些人應該都是了解歷史的人,雖然他們說的話似乎比幕中女子所說的更加隨意,但也大多都說在了點上。

黨派之爭算不算宋朝最大的一個問題說不好,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