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頁 (第1/2页)

【有趣的是,就在這一段時間裡,韓侂胄主張北伐,陸游立馬忘了兩人的前塵往事,大力支持韓侂胄。】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眾人俱是驚訝不已。

這是化敵為友了?

但是為什麼又沒有成功呢?

這韓侂胄有那麼大的權力的話,應該有很大希望成功才是。

【等到國史編修完成,陸游這才真正辭官,因為他這時候快八十了,真正的高壽啊。】

【我們看陸游的仕途生涯,差不多五十年的時間,大多數時候他都在與主和派抗爭,其實他也做了很多的事情,只是這些事情在與他在北伐之事的堅持和在文學的成就上一對比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許多人想,能有陸游這樣的成就就已經很好了。

有多少人是泯然眾人的啊!

【公元1203年,嘉泰三年,陸游再一次回到山陰,辛棄疾來拜訪了他,兩人促膝長談,在得知辛棄疾奉詔入朝時,他給辛棄疾寫詩送別,激勵他為國效力,收復北方,「深仇積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辛棄疾一下就明白了陸游所表達的意義。

是讓他要專注對敵,把擊倒 金人當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其實不用陸遊說,他也明白。

因為他們都是同樣的人,他們都有同樣的想法。

【一開始韓侂胄的勢頭確實很猛,但是卻因為用人不慎遭到了背叛,吳曦叛變,韓侂胄落下風,值得一提的是,早在陸游還在幕府的時候,他就曾經跟當時的領導王炎說過吳曦的父親吳挺不行讓他換人,但是當時王炎並沒有聽陸游的建議,誰知這麼多年以後吳挺的兒子卻成了北伐的巨大阻力。】

陸游驚了。

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層。

早知道當初他說什麼也要把吳挺給換了。

其實他早看清了,大宋就是有這些人在,所以才總是沒辦法成功。

他都不求這些人能做多少的貢獻,就是安分守己就行了,說不定北方就收回來了。

只是可惜了。

也不算可惜,如今還未到那時,換不掉吳挺還可以處置吳曦啊!

【後來南宋內部發生了政變,韓侂胄被殺,南宋與金朝簽訂嘉定和議,北伐徹底失敗,從這兒差不多是分界線,蒙古興起,南宋和金朝都日益式微,最後蒙古人建立了元朝。】

眾人唏噓,沒想到事情竟如此便到了結局。

他們以前從未將蒙古人放在心上。

這或許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然而陸游不可能知道這些,他只是在北伐失敗後心痛不已,慢慢的憂憤成疾,公元1209年,嘉定二年,陸游臥病不起,臨終之際寫下絕筆詩《示兒》,而後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陸游都沒想到自己能活那麼久。

距離那時還有二十多年吧。

二十多年,他能做多少事情啊!怎能就此放棄?

巨幕的出現一定就是為了改變他們這些人的命運。

他一定能看到失地收復的那一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島同。」「我」知道死後一切將與「我」無關,但是「我」依舊痛心沒能看到祖國統一。】

「我真的哭了,太能理解陸游的執念了。」

「天啊!賜他一個岳飛吧!」

「殺死狗的秦檜!」

「就是,如果沒有秦檜,說不定南宋還能有幾百年的歷史,以宋朝的科技發展,我們一定能……」

「殺死狗的秦檜!」

看著巨幕左下角一句又一句往上跳的話,眾人驚呆了。

沒想到這些後人對秦檜的怨念如此大。

沒想到一個秦檜有如此影響。

【所以等到朝廷軍隊收復失地那一日,一定不要忘了告訴我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嗚嗚,心疼。」

「老了,看不了這些了,背詩去了。」

許多人也眼眶開始發熱。

他們都以為自己這一生做了多少多少,他們為著朝廷殫精竭慮,陸游算什麼。

可是這時候才發現,陸游好像沒做多少,可他的事跡為何就能如此感人呢?

原來他看似沒有做多少,卻是做了許多人都不曾做到的堅持!

那看不到結果的堅持。

【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