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頁 (第1/2页)

陛下從來都是一個好皇帝,即便我知道他的脾氣不好,我也從未懷疑過這一點。

但在我為之欣喜的時候,父親卻責怪了我。

我原以為他是覺得我太過固執,我甚至已經在心中準備好了反駁之語,因為在我看來他也是一個十分固執的人。

但是沒想到他說的卻是我看事不夠全面,當所有人都跟自己的意見不一樣的時候,我不是不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但也該去多思考一下自己所堅持的是不是一個笑話。

對於一個史官來說,看事不全面是一件 十分致命的事情。

我謹記父親的教誨,我也相信我能寫出更好的史書。

不為別人,也不為自己。

只為寫下真實存在過的令人動容的歷史。

我無時無刻不在慶幸我是司馬遷,我是一個史官。

《劉秀篇》

我還是反了。

曾經幕中女子第一次提到我的名字時我就有預感那個人是我自己。

因為此時的朝廷已經完全不行了,沒有人的生活有多好。

我是被迫的,但我也是自願的。

只是我似乎做得並不夠好,因為在我看了巨幕之後,我更加在意仁義,更加在意人們的死活。

這成了我的弱點。

我們也總在這上面吃虧。

但是這麼做的好處是,只要跟在我身邊的人,他們和他們的家人,都是死心塌地地跟著我,哪怕我從未給過他們任何的承諾。

慢慢的,當我一次又一次地栽了跟頭以後,我也變了。

我發現我從幕中女子口中得到的只是最佳的狀態,現實總是多變的,我不可能利用什麼既定準則去做到我想做的一切。

我也得隨機應變。

等我理解了這一點,我開始所向披靡。

但我知道,這不是結束,我並不是已經成神,這只是一個開始。

一個之於歷史長河微不足道的一個開始。

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有更好的下一步。

《班固篇》

我承認了,其實我一直都很清楚司馬遷是一個很優秀的人。

他寫的《史記》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想超越他哪怕用盡畢生所學也很艱難。

但現在我卻發現了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好。

不是我的學識不如司馬遷,也不是我的經歷不如司馬遷。

而是我總是拿著《史記》進行比對,總是想寫超越《史記》的存在。

我似乎忘記了我想寫史書的初衷。

他不該是為了討好帝王在帝王面前展示自我,也不該是為了好看能夠超越其他的什麼書籍。

我要寫的只是一部史書,我要盡我所能,書我所知歷史。

寫出來的書是自己滿意的就好,與他人比委實沒有什麼必要。

承認他人的優秀似乎沒有什麼難的。

而他人的優秀與自己的優秀也不是不能共存的。

《諸葛亮篇》

我又回到了這裡,一切開始的地方。

猶記得當初主公來找我時我心中的激動。

我並非聖人,甚至不如後世人口中說得那般厲害。

我也有我自己的私心,我也時常權衡利弊。

曾經我以為我是一個可以攪弄風雲的人物,事實證明我也只是能夠攪弄風雲,但卻沒辦法翻天覆地。

自從巨幕出現,我慢慢觀察主公的孩子,我發現那不是我能輕易改變的。

當然,要是努力去做應該也可以,但是如果顧及到了這邊,那其他的肯定難以周全。

我突然想起幕中女子說的那幾種對孩子的影響,可是我其實還是不太明白,曹家那幾個孩子是怎麼長的。

或許有些事情是需要天分的。

只是他們也並沒有因為有了天分就一帆風順,曹操也選得好,若他執意選了文采卓然的曹子建,最後這天下鹿死誰手還不一定。

唉,終歸上天是站在他曹家那邊的。

不然巨幕不會在此時出現。

若巨幕在司馬家奪得天下之後出現,那他曹家不一樣還是悲劇嗎?

我突然很迷茫,人這一生,做了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為了為別人做嫁衣嗎?

可是生而為人,總不能什麼都不做。

似乎不管是過於考慮將來,還是預知將來都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