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金陵祭祖三 (第1/2页)

金代帝王陵墓群西侧山巅的尤世勇,为了保证最大射程,不能效仿小衙内那边的“复合装弹”,只能老老实实的发射独子炮弹。

有遵化山民帮忙清理炮膛和火炮复位,前蓟镇明军炮手,由原来4人~6人负责一门大炮,干脆改成两人甚至一人,指挥一门臼炮或者大威远炮打放。反正都是最大仰角抛射,只要方位差不多就行了。

这样一来,山巅20门18磅臼炮、50门大威远炮,山腰的60门12磅臼炮,射击速度大为提高。

虽然不是统一齐射,大家都是乱七八糟的自由发挥,但阴差阳错间,成功打乱了贱奴的部署。因为没有规律可循,敌人就很难利用时间差,组织针对性的反击。

老式滑膛火炮本来精度就低,现在又是超远距离的超水平发挥。“炮兵观瞄镜”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更没人知道。

炮手们对着九龙山和石壁山的大致方向,胡乱快速打出的炮弹,竟然有几枚,准确落到贱奴的攻击队伍里。皮球一样翻滚的圆形炮弹,碰撞摩擦出数条血路。

西侧高山的明军,主要是横向击打贱奴部队。真实目的,是利用陡峭山坡,拖住并尽可能阻拦敌人,从石壁山与自己这边山脉之间的小路,通过逃跑。

在西山山腰指挥的贺人龙,看到九龙山北侧的大炮“迭射”,效果非凡,顿时来了信心。他开始带领部队,排成一字长蛇阵,向山脚缓慢推进。

中国传统兵法中的“花队”,即不同武器,配合运用的好处就显现出来。12磅臼炮原地不动持续射击,遵化山民组成的投石棍兵,根据敌人远近,自由调整自己的位置。

发射霰弹子的鸟铳兵和钢弩兵,发射完弹药箭矢,就留在原地装填。射速快的弓箭手和标枪兵,在保持火力持续性的前提下,慢慢前推,挤压贱奴的反攻。

重新装填好的鸟铳兵和钢弩兵,再追上大部队,精准击杀悍勇不退的贱奴。数量不算多的火绳枪,产生的火药烟雾,不会影响己方的视线。大家还能形成远、中、近的射程互补,以及射速快慢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替补。

原本迎头仰攻的贱奴,人数占优,多达七千多人,但远射武器单一。

他们躲得了头顶的石块,躲不了沿着山坡滚落的圆形炮弹;躲得了强弩打击,却躲不了密集的霰弹子;想抵近射箭,居高临下的标枪,就会给他们来个“血碧透心凉”;想后撤一点,投石棍兵马上跟进打击。

红歹是为首的野蛮人团伙,集中没有烧坏的弓箭和箭矢,组织过几次摆牙喇反突击。但仰射的重箭巨矢,对上明军掷矛器“铜溜子”,打出的标枪,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不占优势。

榆林军便宜皮实的“隋唐长弓”,虽然威力弱一点,但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对着贱奴密集的冲锋队形,还是能起到骚扰和阻遏作用。

只要不是高速度的骑射,咱西北高原长大的“陕北愣娃”,使用步兵弓箭,也能偶尔打出“二十步射面”。虽然不知道能不能一击毙命,但肮脏恶心、臭气熏天的箭头,一定能让对方牢记一辈子。

三十几个遵化山民中的优秀猎户,使用小衙内亲自奖励的高仿清弓和双管步战震叠铳,一弓一铳互补搭配,利用射速差互相掩护,竟然击退一波摆牙喇组成的突击队。

与概略射击的标枪兵、弓箭兵、霰弹枪兵不同,汉弩兵和钢弩兵,被要求瞄准五六十米内的敌人面部,精准射击。

谁让他们仰着头抬着脸?正好方便自己慢慢狙击呢?这种欠揍的脏脸,不打白不打。反正身边有战友保护,不担心被贱奴集火攻击。

易守难攻的九龙山主峰,明军使用标枪和霰弹枪,把因地形崎岖,不方便发力射箭的贱奴,打的屁滚尿流,再也不敢回头张望。

贺一龙和贺锦带着属下,沿着九龙山西侧的八座山脊,手持各类冷热射击型兵器,慢慢前推行进。

九龙山东侧的“左青龙”山脊上,杜老根趁着大威远炮,开炮后的战场空档,带领四十门虎蹲炮跑步前进。

全重36斤,首尾长两尺的虎蹲炮,里面装填有5钱重的小铁子100枚,上面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铁弹压顶。

跑到指定地点,战兵们快速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略微向下方倾斜的山坡上。四千多枚大小弹丸,仿佛铁质冰雹从天而降,把几百米外的贱奴军阵,砸出一片血雨腥风。

大明老兵几乎都会,装填使用虎蹲炮和佛郎机。六十门戚继光兵书中,0.8米长的四号佛郎机,被战士们扛在肩头,越过前方的虎蹲炮,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