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赵云来了 (第1/2页)

而在董卓最为重视的河套地区,这里已经有部分的草场,改为了田地,并且已经耕种上了小麦。

在黄河几字湾这边,也有着为数不少的水军在这里训练和驻守。

相信再有一两年的时间,这里就会彻底大变样,变成一个产粮和产牛羊马匹的种植养殖基地。

董卓对黄忠和徐庶的表现非常满意,不过黄忠和徐庶二人也是提出,想参与东进并州的一员。

毕竟黄忠还是更喜欢征战沙场的感觉。

而徐庶虽然文武双全,治政也是一把好手,但是光是让他在这里,也是未免太浪费他的军事才华了。

所以董卓也是同意了二人的请求,而他们随军出征。

不过这里也不能放弃,毕竟董卓非常重视这里,就在思考,要调何人来此地驻守。

徐庶推荐了自己的好友石广元。

也就是同徐庶一起被请来长安的石韬。

董卓也是点头表示了同意,这些天,被任命为一个小县令的石韬,却是表现出了不俗的治政理事的能力,现在都已经被钟繇调过去,给他担任副手之一。

而且徐庶都推荐了,而且石韬能力又非常不错,董卓也是不能直接抹了徐庶的面子不是?

于是就同意下来。

不过鉴于石韬主要是负责政事方面,还需要有一个人来负责军事方面的事情。

然后黄忠就把自己的副将姜叙推了出来。

对于姜叙此人的信息,董卓也是曾经了解过,要不然也不会让姜叙和姜囧二人直接给黄忠当副将。

姜囧的能力不错,又是还没有出生的姜维的老爹,董卓还是很看好的。

呃,这话也有点别扭啊。

现在姜囧的生命轨迹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也不知道姜维那小子还能不能生出来。

而且等他长大了,自己的坟头草估计都老高了。

难道让姜维为了董卓的遗命,再来个匡扶汉室一生?

算了吧,肯定不会的。

至于姜叙,能力也是不错,尤其是对于指挥骑兵方面,非常让黄忠看重。

再加上五一不错,性格比较冷静,虽然领军大将估计没戏,但是作为一般的将领还是很合格的。

而现在这里有着水军在驻守,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事,让姜叙坐镇倒也算可以。

于是董卓也是答应下来。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董卓让黄忠在这里留下一万骑和一万弓箭手。

再加上还有数万的步兵和水军,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甚至于当情况危急的时候,那些干活的劳力里,可是还有着不少的人可以临时拿起武器呢。

只要稍稍拖延一点时间,那援军马上就会到达。

在河套地区休整了两天之后,董卓率领大军直接北渡黄河。

大军的第一个目的地,则是朔方郡。

并州此刻是极度混乱的,虽然名义上说是袁绍占据了并州,但是实际上,袁绍占领的地方只有一小部分。

而其他的地方,则是被匈奴,鲜卑,乌桓,休屠,白波等很多势力共同瓜分。

董卓之所以把目标定在朔方郡,在河套地区的最西边,往东就是九原。云中和雁门三郡。

吕布可就是九原人,而雁门则是张辽的老家。

这也是为了以后可以继续东进的桥头堡。

至于如何打仗,董卓并不关心,他把军事方面的指挥权,直接交给了徐庶和郭嘉二人,他最想要做的就是在朔方郡进行各种实验。

朔方的地势可是相当复杂的,好多种不同的地形,就是连沙漠都有。

董卓这辈子,再加上上辈子,都还没有见过沙漠呢,倒是在影视剧里看到过不少次,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实地拍摄,还是道具组给特意布置出来的类似场地,所以在内心中还是有些期待的。

而在徐庶和郭嘉二人的谋划之下,略施小计,就把朔方那边的异族,引入了伏击圈,然后直接加以消灭。

此战共歼敌十万多一点,而自身是损失在一万五千左右。

可以说,朔方已经唾手可得。

又过了几日,朔方彻底平定之后,董卓开始了去各种地形进行各种实验。

然后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之后,大军继续往东开拔,相继攻克九原,云中二郡。

然后开始南下,清理各个地方的异族,什么休屠,鲜卑,匈奴还是什么黄巾盗匪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