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进攻绵竹的军议 (第1/2页)

“文和,绵竹的防御情况介绍一下。”

董卓这也不光是自己想听,同时也是让跟随自己而来的郭嘉听一听。

现在郭嘉对自己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说不定哪天就改口称自己主公了。

而且董卓也是非常想看看,郭嘉能不能有什么好的计策之类的。

毕竟这可是董卓以前非常喜欢的谋士之一,当然要予以重视了。

“喏,回主公,绵竹地势……防守严密……城中主将以严颜为首,同时蜀中名将张任等十几人,偏将数十,可谓是益州最强的战力了……”

“嗯,不知道蜀军的军师是谁?有几个人?”

“回主公,据探,为严颜出谋划策之人有二人,一个叫张松,字永年,一个叫李恢,字德昂。”

(张松表字本为子乔,演义里彭羕的表字才是永年,现在选用演义里的表字,毕竟这个流传更广一些)

董卓一听,有些纳闷,记得这个张松不是记忆力挺好,然后擅长理政吗?怎么跑来当军师了?

而且带兵打仗方面他会吗?

别再扯了后腿。

不过这对于董卓来说貌似是好事啊。

至于李恢,董卓倒是有些记忆,好像这个李恢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应该兵法韬略有一套吧,不过也不用太过于担心,李恢再怎么厉害,难道还能有贾诩,戏忠和郭嘉这三大军师联手厉害?

还真就不信了,大白天还能见到鬼?

“嗯,既然文和把绵竹的情况都讲解得差不多了,诸位就都来谈一谈,该如何进攻吧……”

随着董卓的话语落下,下面有将领就开始了发言。

董卓这次虽然是“御驾亲征”,但是也只是准备过来坐镇,和处理善后的,至于如何打仗,还是交给几个军师和众多武将的。

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干。

董卓又不需要那些虚名,只要能够拿到最大的实惠就行。

再说了,甭管谁打下来的,最后不都是自己的地盘,功劳也有自己的一份不是吗?

我又不想成为千古名将,倒是可以考虑千古明帝哈,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远。

革命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啊……

董卓一言不发的看着下面的文武纷纷献策,不管谁说了什么建议,董卓都是微笑着点着头,让他猜不出来他是不是真的听懂了。

其实董卓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装模作样,故作高深。

不过里面有一些建议他还真的是听懂了,也觉得不错。

但是这只是纸上谈兵,至于战场之上能不能实现,他就不知道了。

毕竟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理论的唯一办法。

你嘴上说得办法再好,等战场上根本就使不出来,不也是没用?

董卓的思绪渐渐的越飘越远,甚至于想到了马谡身上。

貌似马谡就是觉得在山上扎营,然后等魏军过来,自上而下,势如破竹的就能取得胜利,结果却是直接被大军围死了,不但失了街亭,还导致了那次北伐最终失败。

这是不是就是典型的有理论,但实践根本不行?

然后董卓又想起了诸葛亮,这个被演义给夸大得诸葛之智近于妖的典范。

同样也是没有实战的经验,也只有在隆中时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但是人家诸葛亮就是那么的牛逼。

从来没有带过兵,就连亲手训练都没经历过,就是凭借学到的书本上的和水镜庞德公他们教导的知识,就可以练精兵,然后各种锦囊妙计,百战百胜。

不用去实地去查看地形,光凭一个还不如简笔画的地图,就能告诉你这个山里埋伏多少人,这个林子里埋伏多少人,连那里的山林多大,能不能藏得下那么多人都不用管。

还有什么河水深浅也不用管,敌军有没有斥候侦查也不用管,甚至有时候都不用带着脑子就可以打仗。

只需要到了诸葛亮交代的地点,然后打开锦囊妙计,照着上面写的做就行了。

这真特么的不是人干的事情啊,这真的是妖,是神,掐指一算就行了。

要有这样一个统帅,那还用什么脑子啊,连参谋军师都不需要了。

董卓可是深受后世的影响,他深深的知道,军事上面的事情可是马虎不得。

有的时候从地图上看地形地势,然后制定方案,结果最后根本行不通。

可能中间甚至都会出现悬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