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商业调查团 (第1/2页)

好书推荐: 我在影视做任务

四月初的勐拉县,已然弥漫着一股灼热的气息。边境关口处,张少骞一行人自车辆中步下,接受了边境工作人员的严格审查。

张少骞注视着刘晓拭去额上的汗水,笑言:“勐拉在这个季节里的确热得厉害,仿佛春天未曾逗留,直接过渡到了炎夏,再往南延伸,

刘晓脑海中回溯着东南亚的地图轮廓,询问道:“这里的纬度大概和我国的琼州相近吧?”

“没错,琼州的炎热程度你应当了解,而此处由于受到印度洋及南洋双面季风的滋润,气候更加湿热不堪,不过为了工作,我们只能适应。”

通过与边境口岸工作人员的逐一核对后,他们顺利通行。

刘晓留意到,在口岸附近,有一批平民正在排队接受检查,人群中交织着汉语与掸语的交谈,显然这些人是从对面过来的。

于是他抓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并向前询问了几位正在等待过关审核的民众。

了解到,他们大多是勐拉县的普通居民,在数日前军团攻打勐拉县时,他们经由边境口岸逃至龙国避难,龙国秉承人道主义原则,为这批战争难民设立了临时安置点。

如今勐拉县的形势已大致趋于稳定,通信也已恢复,彼岸的亲友告诉他们,不过是换了统治者而已,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归故土。

“刘晓,快点!”张少骞立于车门边,向刘晓招手示意。

“来了!”完成对一些战争难民的采访后,刘晓迅速小跑回到车上。

车队很快穿越了龙国的边境口岸,抵达了勐拉县的入境口,在此他们还需接受军团边防士兵的再次检查。

刘晓发现,这些军团士兵与他之前接触过的里约国毒贩或其他国家的政府军截然不同,他们身上无不透露出精锐之气。

无论是在单兵装备还是士兵的精神风貌上,都足以媲美龙国的军队。

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何能在金三角地区击败众多军阀、毒贩势力,成功占领这一区域。

当刘晓等人下车时,看到张少骞正在与一位年轻的军团军官交谈。

“大家好,我是军团少校参谋关常,负责各位的安全护送工作。”这名军官年纪轻轻,看上去不足二十多岁,尽管面容尚带一丝青涩,但眼神却犀利如剑。

保障安全。

“你好,我是此次龙国民间商务考察团团长张少骞,同时担任华联银行西南区域总经理职务。”张少骞笑容满面地朝对方伸出手。

“张经理您好。”关常先行军礼后,与张少骞握手。

接着,关常的目光落在了刘晓身上,看到他胸前挂着的记者证,说道:“我想您就是那位着名的龙国新闻报社记者刘晓先生吧。”

“你好。”刘晓走上前与关常握手。

随后,在关常的安排下,张少骞他们的三辆越野车加入了一支由两辆多功能步兵战车和三辆武装皮卡组成的车队,在红警战士的护卫下,朝着勐拉县城区进发。

行车途中,刘晓询问是否可以开始拍摄,获得许可后,便让随行的摄影师开启了摄像机,记录下他们入境后的沿途景象。

尽管这些视频资料和照片在离开军团控制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并对部分内容打上马赛克,但这已是战区的常规操作。

比如刘晓在里约国和中东战场采访时,面对里约毒枭和中东非法武装组织时,亦是如此。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刘晓的军事素养颇高,对各类武器装备更是了如指掌。

然而当他看到军团的车队时,仍不禁被其中的步兵战车所吸引。

直觉告诉他,这款步兵战车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已知的装备序列,但它却显得极为先进,无论机动性还是防护性能,似乎都非常适合金三角这类多山林地带的作战环境。

车队疾驰而入,进入了勐拉城区。

“这里是勐拉县的主城区,在我军接管之后,实施了军事管制和宵禁措施,并对长期盘踞于此的电信诈骗团伙、制毒工厂、贩毒集团、赌博集团以及色情产业进行了严厉打击,目前整治已初见成效,百姓生活逐步回归正常。”

“那种畸形的经济体系正在崩溃,我们邀请各位前来,正是为了构建全新的经济秩序。”

车辆行驶在勐拉县城中心,仿佛在诉说着它的重生故事。

张少骞和刘晓等人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勐拉县的主城区虽不大,或许还不如龙国某些人口较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