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战和不一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究极原创世纪

打仗打得不光是兵士的勇猛多寡,背后还牵扯到一国的财力物力君臣的谋略力,大宋与辽可不一样。

纵观大宋,宋人富有四海,宋人国土虽大大小于辽国,可是人口、财富却是数倍多于辽国,仅江浙两地的每年税赋就比整个大辽国一国税赋还要多很多很多,更何况于全国。

金人如果真要伐宋,大宋天子亲军羽林军是已全军覆没,可是西北边陲的种家军绝不是吃素的。

这支久处于西北边陲的种家军自仁宗与名臣范仲淹时,西夏李元昊举兵叛宋,参知政事范仲淹出使陕边,经略西北,选贤任能,种家军自那时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形成,便久经沙场,一直延续至今。

众人皆以为宋朝最厉害的军队是徽宗天子亲自督训的羽林卫,其实这不过是配备先进,武器精良,训练次数多罢了,但并未上过真正的战场,实战经验缺乏,算不上最厉害的军队。

而反观西北的种家军,自仁宗时,北抗西夏,血山刀海的厮杀中一直延续至今,能征善战,实战经验丰富,将领文韬武略,兵士不惧生死,这才是大宋真正的精锐劲旅。

且不说种家军,大宋人多地丰,朝廷文臣武将辈出,与大金订立海上之盟的谋士马植,谋略超群,一人能敌万师,武将方面宗泽、李纲也非等闲之辈。

更莫提蔡京、童贯、王甫、梁师成、张邦昌这些臣子,都是能臣干吏,对皇帝不可谓不忠。

如若贸然发动南下伐宋,这些都不得不考虑。还有更为可怕的,昔日金宋联合伐辽,金人在宋人的庇护下,即使伐辽不成功,有宋人保护,金人是断然不会亡国的。

可是今日辽人已亡,宋人虽在此次伐辽之战中,宋军令人大感意外,不堪一击,全军覆没,可是大宋的整体国力并没有削减多少。一旦南下伐宋,不能一击成功,与宋僵持拉锯战,宋之国力、 财力便足以拖死金国。

等拖到兵疲将寡,宋人再以雷霆之力横扫金境,一不小心,金人亡国灭种都有可能。生死存亡之计,作为大金国皇帝,不能不通篇全局考虑。

当下对宋用兵,实为不可取,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不小心,将会给金国带进万劫不复的地步。

再加上来为完颜阿骨打诵经祈福的高僧,大谈佛理,圣君治世,当知世上因果不可违,今日你举刀屠人,明日人必将举刀屠你。

在参悟佛理时,完颜阿骨打也一边深思熟虑治国之道,经过深思熟虑后,完颜阿骨打越来越确定,当下金人息兵罢战,休养生息,先富国强民,切莫与宋人生起战端,才是最妥当最正确的路线!

可是这一层完颜阿骨打能领会的到,底下喊打喊杀的将军将士们是万万领会不到的。

与之相反,大战之后胜者骄,金军将领兵士们只看到自己骁勇善战,当下金国攻克大辽国后,得财宝降卒无数,金人实力大增,此时军威最壮,勇猛无匹,所向无敌,此时不南下伐宋,更待何时!

宋人可比辽人要富裕的多,传言宋人财宝如山,美女如云,美酒如仙水琼瑶,粮食多如大草原上的野草,用之不尽,此等福地,不去大开眼界饱尝一番,真是枉活一世!

是以,十有九成金朝文武群臣都力主伐宋,完颜阿骨打自知朝臣皆与自己想法相反,可是他高瞻远瞩,圣心已定,便是有十头牛马也拉不回,与宋继续保持守盟和好之态,绝不兵戈相向。

为此,完颜阿骨打数次广发圣旨,严令朝野上下文武群臣勿与宋寻衅生事,继续保持两国和平友好之态。凡有人荐言南下伐宋者,当斩不饶。

有不开眼的大臣冒死上奏伐宋,果真被当众斩首。

国家大事,所处的位置和看问题的视野角度和出发点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一样。

……………………………………………………

金琦儿对朝事不感兴趣,可是对父皇完颜阿骨打对宋人的态度,多多少少还是很清楚的。两国国家大事她没心情去管,只想尽快找到自己的弟弟。

好不容易打听出弟弟就在这阳谷县,自己修书数封与这阳谷县县令,可是换来的却是杳无音信和最后一封极尽辱骂之词。

恰巧自己又中途救了即将成为宋太子妃的梁师雪,本以为凭着为宋人送来太子妃,宋人定会感恩戴德,一定会竭尽全力帮自己找到弟弟,却不料中间又生出这么多误会。

紧接着自己被宋人俘掠,没想到又牵扯出自己不为人知的身世。一日之间,简直如经几生几世。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