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原来如此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虚竹心念一动,再次念起口诀,这次的口诀似乎与之前有所不同,蕴含着操控“震天钟”形态变化的特殊指令。随着口诀的诵念,原本矗立在石台上的巨大铜钟与那根粗大的铜杵竟开始发生奇异的变化。

只见震天钟表面的金光流转加速,梵文咒语与图形符号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在其内部涌动。铜钟体积开始逐渐缩小。与此同时,铜钟的质地并未因缩小而有任何减弱,反而在浓缩的过程中,其内蕴的佛法之力似乎更加凝练、纯粹。

同样,那根铜杵也在口诀的作用下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原本粗大的铜杵在虚竹面前逐渐缩小,其上雕刻的纹饰愈发精致细腻,仿佛被微缩的艺术品。铜杵的重量与质感并未因此改变,只是变得更加便于携带与使用。

震天钟与铜杵在虚竹的口诀引导下,最终变成了手掌大小,既保留了原有的庄重与神圣,又兼具了小巧便携的特点。虚竹轻轻拿起缩小后的“震天钟”与铜杵,它们在手中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年的佛法沉淀与无尽的智慧光芒。

这一变化让虚竹惊叹不已,他意识到“震天钟”不仅拥有震撼天地的力量,还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形态的变换。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它的实用性,使得虚竹在今后的修行或应对各种挑战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件神器。

虚竹将缩小后的“震天钟”与铜杵小心翼翼地收入玉牌空间,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

虚竹怀着敬畏之心,继续深入洞府,来到了一个石室。踏入石室,一股古老而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历史的痕迹无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石室中央,一具坐化的骸骨赫然映入眼帘,骸骨保持着打坐的姿态,双目微阖,面容安详,仿佛在永恒的沉寂中保持着对大道的虔诚追求与执着坚守。

骸骨前方,一张简朴的石桌静静地立着,桌上放置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牌。这块玉牌质地温润,泛着淡淡的荧光,上面似乎镌刻着一些古老的图文,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其上的纹理依旧清晰可见,透出一股神秘而庄重的气息。虚竹推测,这块玉牌或许记载着坐化高僧的身份、遗言或是某个重要的秘密,值得他仔细探查。

房间一角,一个古老的书架吸引了虚竹的注意。尽管书架大部分已经腐朽,木质结构斑驳不堪,但残存的几层架子上仍摆放着一些卷轴与书籍,虽然封皮陈旧,纸页泛黄,但字迹依然可辨。这些书籍显然是关于修真经典、修行心得或是历史记载,尽管岁月侵蚀,但其中蕴含的知识与智慧并未因此消逝,反而更添一份岁月沉淀的厚重感。

虚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首先来到石桌前,凝神注视着那块玉牌。他以手轻抚,感受其冰凉的触感与微弱的灵力波动,然后,虚竹探出神识,神识在接触到玉牌的瞬间,其强大的神识如同触碰到一块磁石般,迅速与玉牌内部的信息产生共鸣。一串串画面、文字和情感波动犹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为他揭示了洞府主人吴道人的生平事迹与他与“震天钟”的不解之缘。

吴道人,一名散修中的佼佼者,修行八百载,已达结丹后期修为。他生性淡泊名利,一心追求大道,渴望突破至元婴期,故而常年在外游历,寻觅那一线突破之机。一日,他在一处峡谷之地感应到一股异常强大的灵力波动,循着这股波动,他发现了隐匿于山谷中的“震天钟”。

吴道人被“震天钟”的威严气势深深吸引,认定此乃天赐之宝,有助于他突破修为瓶颈。于是,他毅然选择在山谷中定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震天钟”的研究之中。他尝试各种方法,试图唤醒钟内的神秘力量,解读其上繁复的梵文咒语与图案,甚至以自身修为强行激发,但始终未能找到开启“震天钟”真正力量的秘诀。

尽管如此,吴道人并未放弃,他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能够参透其中玄妙。他在山谷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一边修行,一边与“震天钟”相伴,心境愈发澄净,对震天钟的理解日益深厚。然而,岁月无情,他的寿元终究有限,尽管修为高深,但终究未能在有生之年突破至元婴期,最终在对“震天钟”的执着探索中坐化。

吴道人的故事让虚竹感慨万分,他为这位前辈的坚韧不拔与对修行的虔诚追求所感动,也为他未能在生前解开“震天钟”之谜而惋惜。然而,吴道人毕竟不是哪方大陆之人,不懂得梵文。

虚竹深知,自己如今已与“震天钟”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掌握了口诀,甚至能够使其变大变小,这是吴道人生前未能实现的。他暗下决心,不仅要继续深入研究“震天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