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朱元璋的爱民之心 (第1/2页)

刚刚朱标给蓝玉的解释,他可都听着在,怎么都没想到蓝斌说的预防瘟疫之法,竟然是真的。

最关键的是,蓝斌曾经让随从,递给他了一份,转呈给皇上的预防瘟疫之法。

只是当时他觉得一个娃娃写的预防瘟疫之法,没什么用,就让人扔了。

现在这个事,被皇上知道了。

别的不说,一个瞒报是跑不了的。

而瞒报,就是欺君大罪,诛九族的大罪啊!

想着,毛骧忽的一个劲磕头:“皇上恕罪,皇上恕罪!”

“恕罪,恕什么罪啊!”朱元璋一听,就想起了毛骧压下蓝斌上奏的预防瘟疫之法,火气一下子就起来了。

毛骧一边磕头,一边道:“臣自作主张,将蓝斌上呈给皇上的预防瘟疫之法,给扔…扔了!”

“好,好得很啊!锦衣卫作为咱的耳目,替咱监督文武百官。如今竟也学会了瞒报,欺君!”

朱元璋这会儿听不得扔字,听到扔字,就想起蓝斌将本草纲目那么珍贵典籍扔了的事,怒火瞬间暴涨:“咱平时最恨人欺上瞒下,你竟敢明知故犯。”

“咱…”

“皇上恕罪,皇上恕罪…”毛骧都快吓尿了,使劲磕头,磕的额头鲜血直流,也浑然不知。

而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到嘴边的那句,将毛骧拖下去砍了,又咽了回去,倒不是他不想砍了毛骧,而是还不能砍。

一来,毛骧用顺手了,暂时还没有接替毛骧的人选。

二来,毛骧在处理胡惟庸案,立下过大功。且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没有二心。而蓝斌让他转呈的预防瘟疫之法,又是个意外。

换个人,也会做出和毛骧一样的决定。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毛骧正带领锦衣卫,除了查句容县隐瞒天花瘟疫事件之外,还在查户部的一件重要案子,暂时还离不开毛骧。

而且临时换人,容易引起锦衣卫内部人心惶惶,影响了那件重要案子。

思索片刻,他依旧沉着脸:“以你的做法,咱就是砍了你脑袋,也不为过。但咱念在你多年对咱忠心耿耿,立下不少功劳的份上。”

“咱暂且留你一命,自己下去领三十大板吧!”

“谢皇上恩典,谢皇上恩典!”毛骧喜出望外,又连连磕了头,就退了出去。

朱元璋看了眼毛骧的背影,一抹杀意一闪而过后,又看向了蓝玉父子:“蓝玉、蓝斌,时辰不早了,你们都回去休息吧!”

“蓝斌立下的功劳,咱给你记着,日后自有封赏!”

“谢皇上,臣告退!”蓝玉父子几乎异口同声,行礼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蓝斌,你回去后,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瘟疫之法,写个条陈递上来。咱让太医院去办这件事。”

“争取让咱大明百姓都免受天花瘟疫之苦!”

“皇上,恕臣直言,皇上想要普及接种牛痘之法,可能时机还不成熟!”蓝斌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想了想,行礼提醒道。

朱元璋微微皱眉:“什么意思?为何说时机不成熟?”

“回皇上,感染天花的牛不够,不足以支撑大明所有百姓,接种牛痘!”蓝斌苦笑道。

开玩笑,大明经过十来年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少说也有几千万人。

而感染天花的牛呢!

甭说句容县感染天花的牛已经被处置了,就是没有处置,一个小小的句容县,又能有多少牛,又有多少牛感染了天花?

就是句容县所有牛都感染了天花,而且整个牛都是感染天花后的脓疮,都不一定能给大明所有百姓们,接种牛痘。

朱元璋一怔,倒是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可仔细想想,没了感染天花的牛,还真没法给大明所有百姓,接种牛痘。

想着,沉声道:“不管怎么样,都要给大明所有百姓接种上牛痘,预防天花瘟疫。短时间内办不到,那就长期来办。”

“将给百姓接种牛痘一事,写进皇明祖训,令后世之君照章办理。终有一日,咱大明百姓不在受天花瘟疫之苦!”

“皇上圣明!”蓝斌没想到朱元璋这么重视这件事,还要将此事写进皇明祖训,不禁为朱元璋爱民之心,感到敬佩,诚心诚意道。

“父皇(皇上)圣明!”

朱标和蓝玉也都被朱元璋魄力所震,纷纷心潮澎湃的行礼道。

朱元璋心情大好,摆手道:“好了,既然咱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