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理由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究极原创世纪

“皇上,臣指的是税收!”蓝斌吓了一跳,连忙道。

虽然朱元璋是用玩笑语气说的,可谁知道他是开玩笑,还是真动了抄家的念头。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个狠角色,从不看重身前身后名,只看重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

若是朱元璋觉得抄了那些商人、勋贵、世家大族的家,能解决宝钞问题,蓝斌相信,朱元璋绝对会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

就像两年前的胡惟庸案。

表面上看是丞相胡惟庸贪赃枉法,擅权弄权,谋反等罪,实际上却是相权,影响到了皇权。

朱元璋伺机而动,等胡惟庸自己作死后,毫不犹豫抄了胡惟庸的家,兴大狱,杀了一大片胡惟庸同党,顺势取缔丞相,这个制衡皇权的位置。

凭强硬作风,硬是压下满朝文官的反对声音。

“税收?”

朱元璋反应过来,冷笑道:“你又想蛊惑咱,征收商税?难道只有征收商税,才能使朝廷拥有足够多的金银储备吗?”

“皇上,臣不是蛊惑,臣只是阐明事实而已!”

蓝斌扯了扯嘴角,忙道:“臣以为,合理征税,才能使朝廷富足。朝廷富足,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百姓富足。”

“你可知咱为何不同意征收商税?”朱元璋微微意动,但没有表现出来,淡淡道。

蓝斌当然知道朱元璋为何不征收商税,或者说不重视商税的原因,但他却不能表明知道,不由摇头道:“臣不知!”

“商人唯利是图,无国无家。征收商税,势必会提高商人地位。”朱元璋耐心道:“重农抑商是国策,若鼓励经商,势必会让人人经商,而无人种地,动摇大明江山。”

“所以商税不可取!”

朱标也道:“父皇所言极是,表弟,你还年幼,税不可乱征。轻者害民,重者动摇江山社稷!”

相比起朱元璋对商人深恶痛绝,不愿给商人地位,视商人为贱籍。朱标则纯粹担心征收商税,是害民之举。

尤其是朝廷征一分税,地方官员就敢加征十分税。

所以税是不能轻易加征的。

“这…”蓝斌看大明两代君王都这么认为,很想辩驳,却又不好直接说,便以退为进,故作迟疑道。

朱元璋摆手道:“咱说了,有什么话直说,说错了,咱也恕你无罪。”

“表弟,大胆说吧!大明不以言治罪,说错了也不要紧!”朱标也鼓励道。

他这个时候,已经不把蓝斌当成一个小孩子看待了。

一个小孩子能看出宝钞问题,还给出解决办法?

蓝斌看了看朱元璋二人,没有直接抨击朱元璋的论断,委婉道:“皇上,太子殿下,臣主张征收商税,原因有三,其一,响应朝廷重农抑商之策。臣一直以为朝廷重农抑商之策,走错了路。”

“既是重农抑商,为何不减轻农税,重收商税。反而重收农税,轻收商税。”

朱元璋和朱标都微微皱眉,对啊!既然是重农抑商,为何只收农税,不收商税?

农民辛辛苦苦种地,一年到头,交赋税,服徭役。顶多吃饱穿暖。遭遇天灾人祸,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而商人虽然经商也辛苦,但比起农民种地,要轻松上很多,一年到头的收入就更不用说了!

可为什么是重收农税,而轻收商税?

如不是蓝斌提起,他们还真没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

蓝斌继续道:“其二,重收商税,亦是抑商之举。商人或是低收高卖,或是囤积奇居等等,利润之高,超乎人想象。”

“若不重收商税,商人有钱了,势必会通过种种方式寻求地位上的突破,和勋贵、士绅等沆瀣一气,成为社稷毒瘤!”

这不是蓝斌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明中期开始,由商人培养的大量政治代言人,走上政治舞台,把控朝廷六部,为商人争利。

最后更是培养出东林党,这个一手玩死明朝的怪物。

“蓝家小子,你不会是在危言耸听吧?”还没琢磨清楚为何只收农税,不收商税的朱元璋,一下子神色凝重道。

当了这么长时间的皇帝,朱元璋虽然受时代影响,眼界受了限制,但不代表他傻。

此时听蓝斌这么一说,他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为何会恨商人,不就是因为小时候看惯了,商人和官府沆瀣一气,欺压百姓吗?

朱标神色也凝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