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内阁建议 (第1/2页)

“何事?”朱标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蓝斌。

蓝斌看了看朱标浓浓的黑眼圈,疲倦的面色,上前两步,关心道:“表哥,我瞧你面色不佳,凡事以身体为重,万望保重身体!”

“陪我走走!”朱标心里一暖,到底是自家亲戚,知道心疼人。

“是,表哥!”

蓝斌行礼后,和朱标一道朝着东宫而去。

朱标随行的宦官、宫女们则有意识的放缓了脚步,拉开了和朱标、蓝斌之间的距离。

走上一截,蓝斌看朱标不言语,便主动道:“表哥,我看你脸色差,像是累出来的。不知朝廷发生了何事,令表哥如此费心。”

“唉,你也清楚前些时日的空印案,父皇杀了不少地方官员。如今各地官员数量缺额很大,大事小情都得上奏朝廷。”

朱标看了看蓝斌,也没避讳他,边走边叹口气道:“我看父皇每天只能睡上一个时辰,实在是不忍心。只能陪着父皇一起处理朝中大事。”

蓝斌恍然大悟,的确,古代和现代不同,现代各地方的权限很大,很多事都可以自行处理。而古代,明明交通相对不便,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依旧收回地方上很多权限。

地方上有大事都会上奏,时而为了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还会上请安奏折等等。

如今因空印案,地方官员被屠戮一空,又没有新的官员上任,地方积压的事物,就只能上奏朝廷。

而朱元璋又是个工作狂,喜欢把权力抓到自己手上,凡事都亲力亲为。

如此一来,朱元璋和朱标焉能不累。

当然,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些办事的文官们,不满朱元璋大肆屠戮文官集体,又不敢明着对着干,便暗中把事情全部推给朱元璋。

朱元璋要说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朱元璋性子倔,明知文官集体下绊子,抵抗他对文官的杀戮,他宁死不低头,和文官集体刚正面。

传闻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八天内处理朝廷各地一千多份奏折,三千多件事,平均每件事一千个字。相当于朱元璋每天要看二十多万字。

除批阅奏折之外,朱元璋每天还要照常上朝。

可谓古往今来,皇帝中的超级工作狂。

只是朱元璋这么凶猛,却苦了朱标,害得朱标跟着一起受罪,难怪朱标最后没能撑到登基称帝,走到了朱元璋前面。

想着,他忍不住道:“表哥,你和皇上这么做不行啊!这么累下去,太伤身体了!”

“无妨,我身体无碍!”朱标笑了笑道。

他当然知道这么累下去,伤身体。奈何他不累,就只能让朱元璋一个人累。

这岂是人子能做的事?

再说了,他本就是大明的太子,处理朝廷事务,是他分内之事。于情于理,都不能放任朝廷事务不管。

蓝斌扯了扯嘴角,还无碍?看看你那憔悴模样,我都担心哪天你提前猝死了。不由道:“表哥的身体,自然是无碍。但事情却没有解决。”

“按照表哥你和皇上的做法,办事效率不高不说,还会伤害自己的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你胆子不小,竟敢质疑我和父皇做事。”朱标一怔,笑道。

蓝斌一惊,明知朱标在开玩笑,却还是慎重道:“臣失言了,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不必紧张,我也就随口说说而已!”

朱标摆了摆手,看着蓝斌脸上紧张模样,又主动岔开话题道:“你既然如此说,那你可有解决办法!”

“我有一点浅见,还请表哥指正!”蓝斌郑重其事道。

朱标饶有兴致道:“说说看!”

其实他对蓝斌的浅见,没什么兴趣,也不觉得蓝斌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倒不是他对蓝斌有成见,而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一向是皇上勤政,皇权就大于臣权。

皇上懒政,皇权就会旁落,臣权趁机上位。皇上也就成了朝廷傀儡,臣子才是朝廷掌权人。

别的朝代如何,他不评价,但大明,他父皇朱元璋是决不允许出现臣权大于皇权的现象。

胡惟庸被扳倒,号称文官最高官职,荣誉的丞相之位,被取缔。

换而言之,想减轻他和他父皇的忙碌,除非放权,否者什么办法都没用。

可放权,他父皇是坚决不同意,也不可能把好不容易拿到手的相权,又还回去。

这么一来,解决他和他父皇的忙碌,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