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暗杀 (第1/3页)

或许真的会出现,因为他的做法确实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

每当提到这样一个话题时,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有意思。

假如换成是吕本他们来处理这个问题,

恐怕天底下的许多官府官员们,各个都会遇到不少麻烦,甚至可能会引发重大的事故呢。

那时候无论怎么应对,都会得罪一大批人。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朝廷给予官员们的俸禄本来就低,

而从商人那里克扣的那一小部分,也成了官场上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朝廷的意思是,如果你们能确保不激起公愤,那就去做吧。

只要保证不死人,不惹出大乱子,允许你们有一些灰色收入,以此维持生存,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都默许了这个现状。

朝廷默许了,连那些做生意的商人自己也都默认了:在途中会被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因为那是朝廷所需要的。

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事实,但现在陈寒打算改变这一切。

坦白讲,这是一个极其棘手的决定。

估计陈寒自己也没料到,这其中涉及的利益纠葛竟然如此复杂。

不过吕本倒是支持陈寒,并且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

为此,他在前面做了一系列的基础工作。

比如设立五大工厂后,商人们在此进行交易,所得利润的六成上交国库。

国库再从中抽取两成,作为全国官员俸禄之外的额外补贴。

这就意味着他已经预见到未来改革政策中,很可能会削减一部分灰色收入。

削减这部分灰色收入的同时,却又通过国库收入中的两成予以补足。

这样一来,吕本不得不佩服陈寒的策略,这套打法逻辑严谨、环环相扣。

他所做的每一步决策,实际上都已经充分考虑到整个天下将如何响应。

就拿商人受刁难的事情来说。

大家普遍认为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这种看法已经被广泛接受。

包括官员和普通百姓都认为商人就是这样卑贱的存在。

既然你们能赚那么多钱,而且缴纳的赋税又少,

而我们普通百姓纳的丁口税却那么高,那你们就必须得付出点代价,才能让大家心理平衡。

因此,大家已默认了商人必须支付更高的税费来做生意这条规则。

即使商人想要反抗,也不会有人真正理睬。

现在陈寒又提高了商人们的赋税十五倍。

那自然就需要给出一些补偿措施给人家。

于是他就着手取消这部分灰色收入,疏通流通环节,使商人们不必在路上浪费过多时间。

让他们做生意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缴纳更多的赋税。这样一来,

所有的规矩便清晰明了……

不再是那种灰暗不明、潜藏在内的规矩了。

这样的话,本地的官府和各地的官府之间差别就没那么大了。

商人不会再遇到在这里交十两银子,换个地方又要交十五两,再到下一个地方可能又是十二两的情况,各种标准不一。

这样下去,很多做生意的人根本无法准确计算自己的利润,根据应缴的费用做好规划。

这样一来,所有的环节都被打通了。

即使赋税确实很高。

但那些其他的潜规则环节都已清除干净。

这对商人而言终究是件好事。

毕竟现在一切都明明白白摆到台面上,我该交多少税,一眼就能看清,这样就方便多了。

这么做对商人的确是有利的,

但对于一些富庶地区的官员来说,

就像是断掉了他们的手足。

因为在富庶地区,他们能接触到更多的商人,可以捞取更多的灰色收入,当然更乐意运用这些潜规则行事。

所以肯定会得罪不少人。

这就得看陈寒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了。

想到这里,大家都由衷敬佩陈寒,

他竟然敢推行这样的政策。

因为一旦实施开来,

对所有人来说都会产生极大的震动。

一想到这,吕本也不禁感到钦佩:

"就得看他是否有这份胆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