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练兵场的春色 (第1/2页)

李爱国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模仿着小孩的语气说道,听得何晴连连点头,显然是非常满意。

于是一大一小站得很近,只有王小虎离在两步远的地方,何晴与李爱国海牵着手。

三个人的组合看上去非常奇怪,但是又充满着一丝和谐,当然王小虎看上去就有些不和谐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碍眼。

他一个人站在那里,颇为有些尴尬,但是不说话的话,就感觉有些丢人,只能试探性的靠近李爱国与何晴两人。

但是也不敢离得太近,他怕眼前的两人再往后退一步,那样的话他就会更丢人了。

幸好这个时候教官赵前进给他解了围,让他松了口气。

“现在我们开始练习枪法,看到前面山坡上的靶子没有,那就是我们的敌人,属于帝国主义,现在我们要用三三制战术向他们发起冲锋,”

赵前进指着几公里处的一群稻草人,对着一群男男女女的大学生说道。

本来按照李爱国的年龄,应该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体能训练,以及枪械练习,

比如正步走,站军姿之类的,之后才会学习战术配合。

但是也不可能因为他一个人而改变整个学校的训练进程,因此他第1次军训就开始了战术训练。

三三制战术起源于抗日战争,成熟于解放战争,由林帅所创立在抗美援朝当中大放异彩。

所谓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为实战,

所谓三三制制就是以班为单位,9个人分成三个作战小组,每个小组三人。

各小组分工明确,相互支援,突击冲锋时,两个小组负责火力掩护,一个小组负责快速突进。

三三制的阵型是三角形,前三角形后三角形,两个倒三角形,一个正三角形,最后组成一个战斗小队。

三个战斗小队组成一个战斗集群,负责快速推进的,通常是下角位置的战斗小组。

但是要完成这样的配合,需要战士们非常严格的训练,所以三三制训练也是部队训练的大纲。

并且组与组之间的间隔相距一般为20~40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概在7米。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需要几十个人就能覆盖住上千米的防线,而且敌人的重火力也无法直接进行歼灭。

间隔7米是为了防止手榴弹,间隔20~40米是为了防止迫击炮之类的重武器。

这样的配合可以把战场上的伤亡率降到最低,毕竟一般来说105炮弹的杀伤半径也就是二三十米。

因此三个人配合的天衣无缝,经常能打出1+1=5的战果,看起来人山人海,实际上只有二十七个人,可谓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战术之一。

所以从此江湖上经常流传着关于最强军队的传说,就是现在60年代的军队。

绿军装,红领章,最强一代单兵王。

黄胶鞋,扎裤腿,我是战神请记准。

三三制战术在这个时代也是耳熟能详,大多数人都经过训练,即使没有训练过,也听说过。

百十个人就朝着赵前进指挥的方向冲去,虽然只有30个人,但是看上去却乌泱泱的一片,颇有一种千军万马的气势。

李爱国也跟着何晴向前方冲去,他们两个跟在王小虎的后面,属于三角形的后面,

几人来到一道壕沟跳了进去,李爱国也没有犹豫跟着一起跳了进去,站起身就要端着枪瞄准。

但是尴尬的是壕沟太深了,都已经淹没了他的头顶,这种壕沟是抗战时期为小本子准备的,

因为小本子的身高普遍比较矮小,很多时候跳进去之后就爬不上来了,但是这个时候我军普遍的身高也都不高,

但是我军大多数都是带个小马扎,踩在马扎上开枪,等小本子冲上来的时候再把小马扎带走。

等小本子跳下来后就会发现,什么叫下来容易上去难,

只是用来对付小本子的东西,现在却成为了李爱国的障碍,

毕竟李爱国来的时候,可没有带什么小马扎,除了被子与干粮,还有一个水壶,就只有手中的这把枪了。

何晴似乎也发现了李爱国的囧状,微微一笑来到了李爱国的身边,微微蹲下身子,伸出两只细长的手臂抱起了李爱国。

李爱国只感觉到一阵温暖袭来,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只是这个时候的他顾不得欣赏远方的景色,满心欢喜的享受着身后的柔软。

“快点爬上去,还愣着干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