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梁吕不睦、代国内患 (第1/2页)

好书推荐: 灵界之新纪元

前凉国主张天锡投降后,苻坚任命从征的中书令梁熙为凉州刺史,镇守姑臧并抚定其余郡县。

梁氏本贯安定郡乌氏县,东汉时为桓帝所诛的跋扈将军梁冀,就是出自这一族。

乌氏县与关中四关之一的萧关相距不远(都在今固原东南),这一带地处边郡,向来是胡汉杂居。

萧关依托六盘山山口险隘而立,六盘山山脉是泾河的发源地,还是关中平原西北方向的天然屏障,其南段别称陇山,又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天然分界线,陇西郡就是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

古代以西为右,所以又称陇右,天水郡就是汉武帝时从陇西郡分出一部所置,三国曹魏时又分陇右置秦州,因秦邑得名,其后几次省罢、复置。西晋时,将秦州治所从天水郡冀县迁到上邽县,并改曹魏广魏郡为略阳郡,以临渭县(今甘肃清水西南)为其郡治,前赵、后赵、前秦都沿用这一区划,而且前秦苻氏就出自略阳临渭氐。

秦汉之际,匈奴击败大月氏,占据河西,向南联合羌人,成为西汉的大威胁。

汉景帝时,研种羌首领无弋留何率部归降,被安置在当时的陇西郡狄道、安故、临洮、氐道、羌道五县。

汉武帝时,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为切断匈奴和羌人,先后设置河西四郡,并从内地大规模迁移人口实边。

东汉末年,与西羌的战事更是持续数十年,各族之间因为利益,今岁通婚联合,来年分道扬镳乃至敌对,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西晋八王之乱后,因国力衰微,匈奴、鲜卑、羯、氐等族相继建立政权,河西与中原的往来一度被迫断绝。

及至前秦时秉承周礼、崇尚儒学,北方边郡本就胡汉习俗交融的地域,已逐渐胡化的汉人又重新汉化。吕光就是其中代表性人物,东迁枋头时期,少年的他就好弓马而不喜读书,与同样性情正直,却文采出众的梁熙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少年同窗,这种人生三大铁的交情,却因为一个是得过且过、不求甚解,一个则学业有成,经常代师授课,因早先的种种误解,吕光与梁熙之间的关系早已是水火不容。

吕婆楼故去后,吕氏在前秦中兵内的威望并未减少,但相比士卒对老太尉的敬重,对作为其长子的吕光则是更多了几分畏惧。不过每当底层士卒闲谈时,一说起最值得信赖的人,必然是苻坚、王猛、邓羌和吕光。

苻坚在苻雄死后袭爵东海王,苻健加封他为龙骧将军以作勉励,由于苻洪、苻雄在后赵时都曾担任此职,这个官职在前秦一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在苻坚即位之后,更是成为不轻授于人的最具荣耀的将军职位,直到淝水之战前才被苻坚授予深受信重的姚苌。

苻坚、王猛带领前秦走向强盛,对外战事更屡屡取胜,邓、吕二人在军中都以勇猛、长于计略着称,为人又正直、宽和。在士卒们看来,跟着既能带头冲阵,又会动脑子打仗的人作战,不仅轻松,还能减少很多无谓的伤亡。

再加上时值乱世,秩序败坏,人心难测,行若禽兽者举目皆是,讲原则的厚道人实在太稀有了。而且苻坚高高在上,王猛已经病故,邓羌则是迟暮,唯独吕光正值壮盛,不仅身兼父子两代人在军中的声望,弟弟吕宝、吕他、吕方更常年在中兵内担任中下层军职。

文臣武将在当时并非泾渭分明,出将入相才是常态,吕光宽厚持重又有勇略,得王猛举为贤良入仕,以美阳令起家,且颇有政绩得百姓爱戴。转迁加领军职后,吕光几次从征,讨并州张平时,刺其义子猛将张蚝落马,与邓羌一同生擒。五公之乱时,继杨成世、毛嵩兵败后,王鉴听取吕光建议,二人先败苟兴、后破上邽,杀苻双、苻武。灭前燕时,吕光负责监察诸将,却与举主王猛一同力保违令的邓羌。

美阳(今陕西武功西北)属三辅之一的扶风,枋头东归的氐、羌人口,都安置在畿内各州县,犹以始平(今兴平东南)为最,早年吕光在美阳的良好政声,就是因为中兵及其附属营户的分驻、调动传播开来。

苻坚亲征张平时,张蚝往来冲杀,数次出入前秦兵阵,苻坚以重金悬赏,命兵将活捉张蚝,吕光随即在马上以矛槊击落张蚝,这一战绩令其武勇在从征的中兵士卒当中留下深刻印象。而张蚝之后得到苻坚厚待,常受命跟随左右,以勇猛在军中和邓羌都被称作万人敌,更是从侧面衬托了吕光的勇力过人。

苻双是苻坚胞弟,其部将苟兴曾是苟氏外戚中的杰出者之一,宗室出外镇守,所令外兵、镇户,同样出自中兵、营户。王鉴若非采纳吕光的计策,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