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第1/2页)

「對。現在的農業機械很厲害很方便的,叔叔我這就帶您去看一看。」顧霰雲一個拐彎,車子駛入了農場,直接駛向放各種農業機械的大倉庫。

看著整整一倉庫巨大的農業機械,林爸爸的嘴巴長成了「o」字形。「變形金鋼,這就是變形金剛。」這是他腦海里翻起來的第一個念頭。

林媽媽瞟了變成呆頭鵝的林爸爸一眼,雖然內心也有觸動,但是她更想去一邊的玉米迷宮裡面拍照。

四人就此分成兩個小隊,林青苗陪著媽媽去玉米迷宮了,顧霰雲則留在機械倉庫里一項項地跟林爸爸介紹各種機械的作用,還給他播放了幾個視頻。都是林青苗之前做的。

「叔叔,您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試一下耕地機。本來玉米收割完成之後就是要深耕一遍地的,把地里的雜草、蟲卵都翻出來。」顧霰雲提議。

林爸爸終究沒有抵抗住誘惑,爬上了巨大的挖掘機,在顧霰雲的帶領下,粗略地過了一遍這塊黑土地。

等回到倉庫,林爸爸感慨萬千。如果美國的農場主都是這樣的機械配備,那就不難理解中美的農業差距為何如此之大了。

看了看時間,離晚飯還早,顧霰雲帶著林青苗一家三口到了玉米貯藏室,裡面存放著一批經過晾曬的春玉米,是顧霰雲特地從農家收來的。

看到黃澄澄的老玉米棒子,林青苗叫了起來:「這是不是那種可以掛在牆壁上的那種玉米棒子啊?要曬過然後老奶奶用手搓下來的?」

「對。」顧霰雲笑著說,「不過現在玉米脫粒我們都是用機器的,你要是感興趣可以自己搓搓看。」

林青苗和林媽媽都很感興趣,一人拿了一棒玉米開始用手去掰玉米粒。

曬過的老玉米已經很硬了,哪有這麼容易脫粒。

林青苗又搓又掰,手指和手掌搓得通紅,一棒玉米都還沒有完成脫粒。林媽媽倒是稍微強點,估計力氣比林青苗大一些,總算是完整搓出了一個潔白的玉米芯。

林爸爸站在一邊看笑話:「你們啊,有工具不用,費那力氣。」隨後問顧霰云:「小顧,機器呢,亮出來看看。」

讓林爸爸失望了。顧霰雲拿出來的是一台小型玉米脫粒磨粉機,幾人將玉米棒一節節放到機器上,隆隆聲中,金黃色的玉米粒就從玉米棒上分離出來,落入下方的粉碎機,最終成為了金黃色的玉米粉。

林青苗三人聞到了一股濃郁的玉米香氣。林爸爸甚至伸出手抓了一點玉米粉送進嘴裡嘗了嘗,然後說到:「真的挺香的。不錯。我們晚上是吃這個嗎?」

「會加點麵粉做成玉米餅,也會做一道玉米糊。」顧霰雲介紹。

「別,千萬別加麵粉。就要吃一個原汁原味。」林爸爸拒絕。

顧霰雲自然從善如流。晚上的餐桌上,不僅有玉米餅,還有玉米卷,玉米糊。此外蔬菜也有不少來自顧霰雲的農場,魚、肉等菜則採購自附近農家。

林爸爸和林媽媽並不重口腹之慾,但這一餐飯吃得他們讚不絕口。顧霰雲覺得,除了味道確實不錯外,估計裡面還參雜了一點情懷。

晚上的住宿安排是在鎮上的酒店。條件自然沒有哈市內的好,但也乾淨整潔。照舊由林青苗陪著爸媽住在酒店裡,顧霰雲則回到農場的宿舍休息。

晚上林青苗在房間跟顧霰雲視頻笑話他:「有沒有後悔邀請我爸媽來啊,看得見吃不著。」

顧霰雲的眼裡就燃起了兩簇火苗,他有幾分咬牙切齒地說:「你等著,都給你記在帳上。等我忙完大事看我怎麼收拾你。」

下一天的安排是去參觀實驗室。為什麼把參觀實驗室安排在今天而不是昨天?因為今天,許寧來加班了。

顧霰雲的介紹肯定沒有許寧這個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來得清楚,許寧的身份也更有重量。

顧霰雲是有提前拜託過許寧的。雖然在工作中許寧一絲不苟,說話直來直往,但基本的人情世故她都懂。只不過覺得很多事情不需要花時間和精力而已。

所以,在顧霰雲的請託下,這一場中國玉米良種培育之旅,許寧講得是既深入淺出又發人深省,最後還上升到了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聽得林爸爸這個老新聞工作者頻頻點頭,神色都肅穆了不少。

在育種實驗室,讓林青苗一家三口換上了實驗室,許寧還讓他們進入超淨實驗室體驗了一下給玉米種子摳胚。

幾人兢兢業業低頭一個多小時,摳出的玉米胚也沒裝滿一個培養皿。真是讓林爸爸又對這一項科研任務的難度有了切身體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