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请罪之说,原是万一……”王离小心翼翼地补充着。

“万一?十万一也不可行!”扶苏的怒火是罕见的。

“若诏书有异,公子宁束手待毙乎!”蒙恬老泪纵横了。

“蒙公……”扶苏也哽咽了,“扶苏与父皇政见有异,业已使秦政秦法见疑于天下,业已使父皇倍感煎熬……当此之时,父皇带病巡狩天下,震慑复辟,纵然一时屈我忘我,扶苏焉能举兵相向哉!……蒙公与父皇少年相知,栉风沐雨数十年,焉能因扶苏而与父皇兵戎相见哉!……王氏一门,两代名将,戎马一生,未享尊荣劳顿而去,唯留王离袭爵入军,安能以扶苏进退,灭功臣之后哉!……蒙公蒙公,王离王离,勿复言矣!勿复言矣!……”扶苏痛彻心脾,伏案放声恸哭了。年青的王离手足无措,抱着扶苏哭成了一团。

蒙恬长叹一声,踽踽去了。

次日清晨,扶苏衣冠整肃地走进了大将军幕府。疲惫郁闷的蒙恬第一次没有鸡鸣离榻,依然在沉沉大睡。护卫司马说,大将军夜来独自饮酒,醉得不省人事,被扶上卧榻时还微微有些发热。扶苏深感不安,立即唤来九原幕府中唯一的一个太医为蒙恬诊视。然则,就在太医走进幕府寝室时,蒙恬却醒来了。蒙恬没有问扶苏来意,草草梳洗之后,便提着马鞭出来了,对扶苏一点头便径自出了幕府。扶苏有些难堪,却又无话可说,只对护卫司马眼神示意,便跟着蒙恬出了幕府。可是,当护卫司马带着军榻与几名士兵赶来要抬蒙恬时,素来善待士卒如兄弟的蒙恬却突然暴怒了,一脚踢翻了军榻,一鞭抽倒了司马,大吼一声:“老夫生不畏死!何畏一酒!”丢下唏嘘一片的士卒们,腾腾大步走了出去。

当驿馆令迎进扶苏蒙恬时,特使阎乐很是愣怔了一阵。

昨日蒙恬的蔑视冷落,已经使阎乐大觉不妙。在这虎狼之师中,蒙恬杀了他当真跟捻死一只蚂蚁一般。阎乐不敢轻举妄动,既不敢理直气壮地赶赴监军行辕或大将军幕府宣读诏书,又不敢将此间情形密报甘泉宫。毕竟,九原并无明显反象,自己也还没有宣示诏书,蒙恬扶苏的确切应对尚不明白,密报回去只能显示自己无能。而这次重大差事,恰恰是自己立功晋身的最好阶梯,绝不能轻易坏事。反复思忖,阎乐决意不动声色,先看看再说,扶苏蒙恬都是威望素著的天下正臣,谅也不至于轻易反叛诛杀特使。

多年之前,阎乐原本是赵国邯郸的一个市井少年,其父开得一家酒肆,与几个常来饮酒的秦国商贾相熟。秦军灭赵大战之前,阎乐父亲得秦商劝告,举家秘密逃往秦国,在咸阳重开了一家赵酒坊。后来,得人秦老赵人关联介绍,阎父结识了原本也是赵人的赵高。从此,机敏精悍的阎乐进入了赵高的视线。三五年后,赵高将阎乐举荐到皇城卫尉署做了一名巡夜侍卫。赵高成为少皇子胡亥的老师后,阎乐又幸运地成了少皇子舍人。除了打理一应杂务,赵高给阎乐的秘密职司只有一个:探查所有皇子公主种种动静,尤其是与皇帝的可能来往。阎乐将这件事做得无可挑剔,将胡亥侍奉得不亦乐乎,赵高很是中意。皇帝大巡狩胡亥随行,阎乐却留在了咸阳,守着少皇子府邸,打理着种种杂务,也探查着种种消息。皇帝行营尚在直道南下时,阎乐便被赵高的内侍系统秘密送进了甘泉宫等候。唯其有阎乐的消息根基,赵高对咸阳大势很是清楚,对胡亥说:“咸阳公卿无大事,蒙毅李信无异常,不碍我谋。”甘泉宫之变后,阎乐一夜之间成了太子舍人,惊喜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了。阎乐万万没有料到,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那夜,赵高与胡亥一起召来了阎乐。一入座,赵高沉着脸当头一问:“阎乐,可想建功立业?”阎乐立即拱手高声道:“愿为太子、恩公效犬马之劳!”赵高又是一问:“若有身死之危,子将如何?”阎乐赳赳高声:“虽万死不辞!”赵高点头,遂将以皇帝特使之身出使九原的使命说了一番。阎乐做梦也没想过,自己这般市井之徒竟能做皇帝特使,竟能跻身大臣之列,没有丝毫犹豫便慨然应允了。于是,胡亥立即以监国太子之名,宣示了奉诏擢升阎乐为公车司马令之职,并以皇帝特使之身出使九原宣示皇帝诏书。阎乐始终不知道皇帝死活,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该问甚不该问甚,涕泪唏嘘地接受了诏书,却始终没问一句皇帝的意思,而只向赵高请教能想到的一切细节。赵高细致耐心地讲述了种种关节,最要紧的一句话牢牢烙在了阎乐心头:“发诏催诏之要,务求扶苏蒙恬必死!”最后,赵高显出了难得的笑意:“子若不负使命,老夫便将胡娃嫁你了。”阎乐一阵狂喜,当即连连叩首拜见岳父,额头渗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