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暮色时分,一杆无比粗糙的“张楚”大黄旗插上了蕲县箭楼,陈胜王的欢呼淹没了这座小小城邑。

三日之后,这支已经尽数劫掠了蕲县财货府库与屯集旧兵器老库的徭役农民,有了十几辆破旧战车,有了几百支铜戈,人马已经壮大到千余人。陈胜吴广会商决断:立即沿着通向中原的驰道攻占沿途县城,攻到哪里算哪里,左右得有个立足之地。于是,徭役军立即乱哄哄开拔,先攻与蕲县最近的錘县。其时暴乱初发,天下郡县全无戒心,县令县卒多为征发奔忙,根本想不到会有如此一股猛烈的飓风卷来,几乎每一座县城都是听任乱军潮水般漫卷进城。几乎不到十天,农民军便先后“攻”下了淮北的銓县、酆县、苦县、枳县、谯县五座县城,雪球迅速滚大到了六七百辆老旧战车,千余骑战马及数千士卒。陈胜吴广大为振奋,立即向淮北最大的陈城进发。

如同曾经的几座城池一样,乱军迅速攻占了陈郡首府陈城。陈郡既是吴广的故里,又与陈胜故里颍川郡相邻,更是当年楚国的末期都城之一。为此,陈胜吴广一番会商,遂在陈城驻扎下来,并接纳了纷纷赶来投奔的一群文吏儒生的谋划,在陈城正式称王,公开打出了“张楚”的国号。

陈胜立国称王,是七月暴乱之后又一声撼天动地的惊雷。

列位看官留意,短短月余之间,这支九百人的徭役屯卒,在面临斩首的绝望时刻揭竿而起斩木为兵,以必死之心谋求活路,走上了为盗暴乱之途。如此不可想象的大叛乱,在执法严厉的帝国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且乱军如入无人之境,竟能在数十日内立国称王。这在笃信秦法与帝国强大威势的臣民心目中,已经荒诞得不可思议了。正是惊愕于这种荒诞与不可思议,始皇帝时代奠定的强盛帝国的威权,第一次显出了巨大的缺陷与脆弱。

这一事实,既摧毁了恪守着最后职责的臣民的信念,又激发出六国复辟势力与潜在的野心家以及种种绝望民众的强烈效法欲望。尤其是陈胜不可思议地飞速地立国称王,其对天下的震撼,远远大于最初的暴乱。首开暴乱之路,未必具有激发诱惑之力,毕竟,暴乱极有可能被加倍地惩罚。

然则,暴乱而不受惩罚且立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一个佣耕匹夫一举成为诸侯王,这种激发与诱惑之力是不可想象的。

后世史家云“旬日之间,天下响应”,虽是显然地夸大,然在消息传递缓慢的农耕时代,其后两月之间各种暴乱弥漫天下,却也实在是史无前例的。正是在陈胜称王之后的九月十月,几乎所有的潜在反秦势力都举事了,后来的种种旗号都在两个月之内全部打出。其间直接原因,便是陈胜称王立国的激发诱惑之力。

这次被后人称为“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事变,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这看似偶然的一点火星,像一道惊雷闪电掠过华夏大地,像一个火星打上浇满猛火油的柴山,轰然引发了各种潜在势力的大暴发,生成了亘古未见的秦末大混战风暴。在这场历史性的大混战中,陈胜吴广的农民军既是发端者,又是最初的主流,虽然迅速被后来出动的帝国官军与六国复辟势力的外攻内蚀夹击吞没,然却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这一历史价值在于:中国农民第一次以暴力的方式表达生存要求,第一次以破坏性力量推动了政权更迭的改朝换代,从而在本质上成为华夏文明重构的一种隐蔽的建设性与破坏性兼具的力量。

二、芒砀山逃亡者在刘邦率领下起事了

陈胜暴乱的消息迅速传开,所在地泗水郡最为震荡不安。

第一个闻声而起的,是早已逃亡隐匿在芒砀山的一群流窜罪犯。

这是泗水郡沛县①的一支徭役,一年前赶赴咸阳为骊山陵服役,路经芒砀山而多有逃亡,大约二三十人随着领役头目留了下来,在山中狩猎流窜。这个头目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名叫刘邦,便是后来大名赫赫的汉高祖。这个刘邦的亭长生涯与逃亡生涯,被后来的太史公抹上了许许多多的神秘印记,左股七十二黑子、老父田头相贵、芒砀山斩蛇、赤帝白帝之争、东南天子气、吕氏女云气说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此等说法大多都是后来的必要的附会,姑妄听之而已。

究其实,刘邦的这段亡命生涯是很苦的,是惶惶不可终日的。百余人赶赴徭役而中途逃散大部,身为亭长的刘邦非但不报官府,且放任逃亡,又纠结余者流窜山林;依据秦法,这是比陈胜吴广等的“失期”更为严重的罪行,灭族几乎是无疑的。

应该说,刘邦的绝路比陈胜吴广等更甚。然则,在大约一年的时日里,刘邦却没有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