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 (第1/4页)

经完全足够了,即便是T34也同样可以应付的来,可以称得上够用

而三型坦克最为出彩的地方在于他的观瞄系统,由于采用了二战最末期才出现在坦克上的体视式测距仪和红外夜视仪,以及后世普遍采用的瞄准机枪,再加上琼德合作期间完全由德国人帮助建立起来的瞄准镜工厂出品的瞄准镜,同样的人员操作下,三型坦克的命中率可以毫不客气的自封为世界第一而对此,罗杰似乎并不满足,甚至还将为三型坦克添加单向稳定器作为后续开发工作来进行,如果有了单向稳定器,三型坦克的命中率又会上升一个台阶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幕 超标的琼崖坦克

虽然三型坦克在琼军之中给出的级别划分仅仅只是中型坦克而已,但是事实上按照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划分标准,琼军的坦克都是严重“标”的

此时日本十几吨的坦克就被称为中型坦克了,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之前,世界上对坦克等级的划分也不比日本好到哪里去,比如法国著名的重型坦克——B1重型坦克的重量也只不过是区区28吨罢了,最终也只达到过30吨的数量级,而这对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坦克来说就已经是庞然大物了

可是,琼军的坦克部队显然一开始就是按照二战中后期的标准来设计制造的,因此一型轻型坦克才会被称为轻型坦克,但是一型轻型坦克的重量其实已经达到了二十多吨的数量级上,不比法国人的B1重型坦克轻几吨

至于三型中型坦克,是以38吨的重量远远过目前世界各**队中所装备的绝大多数重型坦克,体重可谓是大大标的

除了最亮相的三型坦克之外,此时的训练场上还有着另外两种造型怪异的装甲车辆正在向罗杰他们进行着展示其中一辆便是第一次出现在世界上的最概念装甲车——步兵战车

在二战前期,世界各国除了德国人之外对于坦克的应用方式尚且处在以坦克支援步兵,分散使用坦克的战术上来,即便有所发展也始终没有脱离这种思维定式的束缚,一直是以步兵作为战争的最主要兵种坦克的设计和使用往往也是基于这种支援步兵的战术,每每考虑的都是如何才能够好的支援步兵突破对方的坚固防御阵地

当然了,这种战术便是坦克最初诞生的意义所在,而世界各国所执行的这种战术实际上就是拿着坦克当成不能搭载步兵的步兵战车来使用既然坦克需要支援步兵作战,那么度自然是以步兵的推进度为准,自然也就没有步坦脱节的忧虑,而且步兵的支援任务也是由坦克来完成的这样一来步兵战车自然也就没有了发挥的余地,世界各国都用不到这种概念的装甲车辆

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逐步推进,德国人在“闪电战”中所展现出来的集中使用坦克的作战方式逐渐成为了世界的主流横扫欧洲之下将世界各国的坦克战术完全革,自此地面战争坦克装甲车辆才真正成为了主角,而步兵的意义也从主角变成了辅助各国的陆军战术思想也从坦克如何支援步兵作战变成了步兵如何支援坦克作战

而随着“闪电战”中集中使用坦克的概念在各**队中推广开来由此,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步坦协同的问题便变得尖锐了起来没有坦克支援的步兵缺乏攻坚能力,而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因为视野问题又难以对抵近的敌方步兵进行有效的打击,很容易被地方步兵近身攻击

坦克集中使用之后,坦克部队的推进度通常是远远高于步兵推进度的,这就很容易造成坦克部队和步兵部队脱节,坦克突破了敌方防御阵地之后步兵跟不上步伐难以及时完成占领,而坦克部队在遭遇到敌方部队袭击的时候又得不到己方步兵的支援,很容易被敌方反坦克手接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德国苏联还是美国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运输步兵的方式——在坦克车搭载步兵以使步兵能够跟得上坦克部队推进的度,及时的随时下车支援坦克作战

但是这样一来步兵的伤亡便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坦克本身的设计就不是用来搭载步兵的,因此这些负责支援坦克作战的步兵只能暴露的坐在坦克的外面,根本没有丝毫的防护如果遭到袭击那么毫无疑问将会损失惨重,即便是对坦克没有丝毫杀伤力的炮弹弹片都能对这些步兵产生巨大的威胁,其中大多数的步兵难以在残酷的战场上支撑到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刻便被火炮和流弹击伤击毙了

为了解决这种状况,世界各国都发展出了装甲运兵车这种运输步兵的车辆,有了这种车辆,步兵的确可以跟得上坦克部队推进的步伐了而且由于有了装甲运兵车提供的防护,步兵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