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十一月三号早上,一路上走的很慢的陈敬云专列终于慢腾腾的抵达上海市区,而在陈敬云的专列抵达之前,警卫师的两个团昨天就已经进入了上海市区,并且已经从原来的第四师部分部队手中接过了上海的防务,并且在铁路沿线派驻了部队,防止陈敬云的专列遭遇袭击。陈敬云的专列之所以走了那么久,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给警卫师提前进入上海留出一定时间来,总不能在警卫师还没有抵达上海的时候,他的专列就已经到达上海了。

上海南站此时是人山人海,多达数千的民众聚集在这里等候着陈敬云的专列到来,试图亲眼目睹这个中国最有权势之一的年轻军阀。在普通民众的印象中,对陈敬云的印象只是报纸上很模糊的黑白照片,基于现代的摄影以及印刷技术,甚至他们都分辨不出来陈敬云到达长什么样,而更多的印象则是来自于报纸上大段大段的文字描述。

现在的国人们对陈敬云的认知多数只是集中在表面上,比如知道他很年轻,出身于富豪世家,有着留学日‘本的经历,辛亥前是福建新军中的高级军官。而辛亥后这个人就几乎传奇版的崛起,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彻底掌控福建,然后短短一年内就手握闽浙两省。而对于更具体一些的情况则是一无所知的。

等候在这里的除了一些好奇的人们外,还有大批的记者们,这些记者基本都是经过了筛选的,也只有闽浙两省内的几家报纸的记者才能靠近陈敬云进行采访之类的,并且除了少数几个特许的摄影师外,禁制任何人拍照,这个同样是为了安全起见。陈敬云可不想镁光灯闪起的时候不知道从那个角落里射出一颗子弹来。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上海市政府的一大批高级官员们,国民军进驻上海后为了舆论影响以及上海本地的稳定,并没有撤换原有的上海市政府,而是保留了上海市政府,准备等局势稳定了以后再做变动,当然了,大体上不改变,但是财政却是和陈敬云控制的其他地区一样,国民军筹饷处第一时间就派出了税务官员抵达上海接管上海财政系统,并着手进行上海的税制改革。

官员外还有大批的国民军军官,这些多数是第四师原本留驻上海的军官以及警卫师先前抵达的军团们,军官之外,还有大批大批穿着绿色军装的国民军警卫师士兵。

另外,还有一大批军政要员,士绅富商,德高望重的一些人以及部分社会名流,其中还包括了几个名扬上海滩的交际花。

这些人林林总总加起来好几千,几乎把上海南站给挤了个水泄不通,不过在众多国民军的持枪维护下,场面还算保持了平静,并没有发生什么踩踏伤人之类的事情。

负责现场,维护秩序的是警卫师副师长俞若飞,他在昨天就已经连夜带着部队抵达上海,随后指挥部队接管火车站附近的防务,清理上海南站附近地区的脏乱差局面,总不能让陈敬云来到上海后下车一看遍地污水满街乞丐不是。

这些工作都得俞若飞一一来做,丝毫不轻松。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上海之行(一)

“情况怎么样了?”俞若飞问着身边的一个警卫师上校,这个警卫师上校名为陈景飞,警卫师第一团团长,也就是当初在杭州战事时,和徐镜清同时晋升为上校团长的两人之一。当时徐镜清就极为看不起这人,认为他是只是靠了和陈敬云的私人关系而已。这说起来其实没错,陈景飞乃是正儿八经的陈家子弟,陈敬云的远方堂弟,虽然辈分已经远了,但是依旧掩盖不住他和陈敬云那微妙的亲属关系,福州起义后,他和一大批的陈家子弟一样投靠了陈敬云参军,然后进入福州军校一期,毕业后先后担任警卫师连长,营长一直到团长。事实上,警卫师的主要军官基本上都和陈敬云有着亲密的私人关系,都是属于亲朋好友这一范畴,俞若飞、陈景飞、乃至林成坤都是这样的人。而这一个群体在国民军当中被人称之为皇亲国戚,为大多数正途出身的军官看不起,比如梁训勤,陈仪以及徐镜清等人就是从来对林成坤和俞若飞等警卫师的高级将领没什么好脸色的。

陈景飞人也年轻,比陈敬云还要小几个月,不过却是面色冷峻道:“一切安好,之前调查局已经把那伙人给找了出来,我已经派出部队前往逮捕!”

俞若飞点头道:“这就好,决不能让这些人乱了司令的行程!”

陈景飞道:“放心,这些人要刺杀我们司令还嫩了点!”

此时俞若飞拿出怀表看了看时间道:“时间差不多了,让下面人都打起精神来!”

陈景飞也是拿出怀表看了眼,随后道了声‘是’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