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督�烀峭牙牍叵担�庖坏愣杂诔戮丛频牟慷诱瓶囟�苑浅V匾��

虽然说陈敬云经常调动高级将领的位置,但是随着国民军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军队的势力和山头主义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比如马成为首的老二营一派,又比如袁方、李继民、林肇民等人组成的旧军派,还有以沈纲、梁训勤、陈仪等人组成的所谓海归派,然后还有所谓福州军校派,保定派,陆士派等等,其中福州军校派里头又分了什么速成班、正式班,就连正式班里还按照期数分成了什么一期生、二期生之类的,总之各种派系众多林立。随着国民军的稳定,军官的升迁体制也慢慢僵硬后,这种山头主义更明显,上层军官提拔手下的时候,显然更多的会考虑到派系问题,比如同时陆士等海归派出身的高级将领显然不会对那些旧军出身的人有什么好感,更不要说提拔了。

陈敬云对这些军队内部的派系也是有些无可奈何,只能是尽量搞平衡了,比如沈纲担任了第一军军长后,提拔马成当第二军军长就是这种政策下的产物,如果沈纲都挡了军长而马成没当军长的话,很容易引起那些老二营就跟着他起兵的人反感。

而为了搞平衡,所以这个第八师和第九师的部队除了少数军官是其他部队调来的外,其他中下层军官是清一sè的福州军校生。陈敬云是打算着尽快把福州军校生给提拔起来,形成一个重要的力量派系,用时候也能够牵制那些旧军派和海归派。

总之是把军队的派系尽量弄多,不让任何一个派系掌管绝对权力。

除了派系平衡考虑外,陈敬云对这这两个师的战斗力也是充满着期待,这种几乎全新训练出来的部队和那些长期作战慢慢成长起来的部队是不一样的,如果战斗力可行的话,陈敬云在下一步扩军当中就会沿用这种模式,如果说战斗力不行的话,陈敬云就得回到老路子上去,抽调现有部分的骨干组建新的部队。

只是现在第八师和第九师都还处于训练阶层,虽然说前些时候已经宣布正式成军,但是相关的训练还是继续,,真正能不能打,那就得以后打了再说。现在嘛,至少看上去还是战斗力很是有的。

尽管陈敬云一头心思埋进了内部事务当中,但是基于国民军的庞大实力和陈敬云的个人威望,有些事情不是陈敬云想要不理就能不理的,他想要低调,其他人却依旧会找上他来。

随着国会正式选举的rì子慢慢临近,虽然北洋军和国民军乃至滇军都没怎么搭理,依旧一头心思的整军备战中,但是国内政局的风向依旧被国会选举所影响着,除了报纸上的那些猜测分析外,底下里的各党派人士也是在积极奔走,试图在国会选举中或许更多的席位。

其中自然是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为主,为了遵循当初的南北和平协议,以及孙文和黄兴对议会政治的不感冒甚至失望,孙文以及黄兴这两个革命党的重要人物早已经公开宣布不会参加总统选举,而国内的新兴势力当中,陈敬云和唐继尧都是务实的人,也没什么兴趣和当什么总统,至于其他还有几个人说要参选,但是除了他们自个估计是没人会选他们,以至于实际上的总统的候选人只有袁世凯那么一个。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虽然北洋现在都没弄什么党派去弄竞选,一门心思的扩军备战想要武力统一中国,但是袁世凯却是去参选总统赢得zhōngyāng的名义。而国民党呢,孙文和黄兴都不去参选什么总统,但是宋教仁却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掌控国会权力,然后弄内阁制自己进而组阁。

而其他的地方实力派虽然也都有参与到国会选举来,比如陈敬云的国社党和云贵的统一共和党都还是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党派,但是他们谁也没想着去控制国会,然后依靠国内掌控国内统治的想法,别说他们了,甚至黄兴和孙文都没这个打算。

手握军权的实力派们都很现实,看的也很透彻,现在所谓的国会选举就是一场面子功夫,影响不了国内各军阀的实力对比。

实际上,这个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的确也是一场闹剧,根本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选举,甚至连清末时期的谘议局选举都比不上。前清的谘议局选举当中,虽然也流于表面功夫,对选举人的限定很高,一个省下来能够有选举权的人大多局限于士绅豪商们,比如中学以上学历、五千元以上资产这些条件就没几个人能够达到,当初一个省也只有那么一所几所中学,能够有中学或者同等学历的学生那可是绝对的高学历了,比现代的博士硕士含金量要高得多。而五千元财产也足以把绝大多数中产阶层拒之门外,更不用说普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