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这等关系后这个吕团长也就和袁方扯不掉关系了。

陈敬云一听就知道了袁方心里头想的什么,对于营一下的军官他不熟悉,但是对于团以上的军官他可是一个个都知道的,知道第五十二团的吕团长和袁方有关系,袁方说的军衔指挥问题也是存在。不过团长上校以上的升迁可就不是什么普通中层军官了,国民军体系里除开那二三十个将军外,就属于那批上校了。而上校团长也就是预备师长、军参谋长的人选。所以升上校也不是那么随便的事。

陈敬云也没考虑太久,只是沉吟了会道:“现在才刚开始打呢,既然那吕方之你认识,你就透个口信给他,让他好好打,打好了党和人民是不会亏待他的!”

听到陈敬云这么说,袁方脸上也是露出了喜sè,这话基本上已经断定,只要这场战事中吕方之不要出大错,稳扎稳打打下去,战后一个上校是跑不掉的了!虽然亲自为后辈子弟向陈敬云求情有些丢脸甚至有些危险,但是要看什么时候嘛,现在皖南首战告捷,而且还是吕方之手下的部队打的,这时候对陈敬云说几句的话,作用还是有一些的。袁方也不傻,如果说吕方之没立下功劳,没有这场胜利垫着,他是怎么也不会说的。

等袁方出去后,陈敬云却是沉思了起来,前线的战斗他并不怎么担心,当初苏南战事对抗北洋军那么困难的时刻都过来了,现在打一个革命党根本就不用花费太大的力气,顶多就是路途远,行军的时间长一些而已。他担心的是其他的问题,比如现在国民军的指挥机构已经开始臃肿,效率已经大大下降,同时还有这个所谓的二代子弟大量充斥军中,这些人虽然也是一心为了建功立业,作战用心听命,但是他们背后都有人撑着爬起来的速度远远超过那些普通军官,这种升迁的差异会造成普通军官的不满,长久以往可不是个好事情——

还有一章呢……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第一卷 第二百九十六章 时代归属

为了解决指挥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一次作战中,陈敬云尝试了新一轮的指挥方式调整,以前发生大战的时候都是陈敬云亲自坐镇司令部,用司令部当做大本营直接指挥各师作战。苏南战事结束后,陈敬云深感直接用司令部指挥各师作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规模越来越大的国民军了。所以才弄了军一级别的指挥机构,设置了四个军,然后这一个尝试却是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虽然设置了军一级别的指挥部,但是国民军的部队一共才十二个师又三个旅的部队,师旅级别部队的调动已经不是战术层面的事情,而是战略层面的事了,到目前为止,师级别的调动依旧是国民军的总司令部才有权调动,搞的现在的军级别指挥机构更像是摆设。

比如第三军,所辖的第三师和第十师都已经分离了,第十师已经受命进攻江西。如果说参谋部通过第三军来指挥第十师的话,那么就指挥就会太过拖延。而第四军所辖的第九师和第八师也已经分离,第九师现在已经到了苏南地区,目前正在进攻皖南,而第八师还呆在福州地区呢。

所以这样一来,第三军和第四军就已经成为了空架子。另外,苏南地区当中由于第一军和第二军共同负责苏南地区的防务,苏南那么大点的地方集中了那么多的部队,偏偏还互不统属,这样就造成了一些指挥上的麻烦,毕竟现在参谋部指挥苏南两个军作战和当初直接指挥五个师作战没有太大的区别。

另外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第一军和第二军共同负责苏南防御,也就造成了诸多麻烦事,两支部队中的高级将领闹的矛盾重重,虽然两个军长没表态,但是下面的几个师长已经把报道打到陈敬云这里来了。这种互不统属的状态在苏南地区那么严峻的状态下是非常不利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这也是为什么北洋军始终在津浦线只设立一个军的根本原因所在,哪怕现在津浦线上已经集中了北洋军五六万人,但是依旧全部归属冯国璋一人指挥。袁世凯不是不知道这样的状态下会让冯国璋的权势越来越大,越来越难制衡,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相比之下,陈敬云为了制衡手下将领故意弄的互不统属就落了下乘,这时间越来问题就越大。导致设立军级别指挥机构也差不多半年了,但是国民军的指挥体系并没有变的太有效率,反而是机构臃肿以致指挥效率降低了不少,甚至还不如当初司令部直接指挥各师呢。

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状态,陈敬云做出了必要的调整,原本直属司令部指挥的第五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