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部分 (第1/4页)

时黄安源的第一骑兵师也已经离开了直隶境内,向着外蒙古方向进发,这两个骑兵师虽然一开始是打着肃清土匪的意思,但根本目的确实为了打击外蒙古的独立势力,第一骑兵师的进军方向可是直奔库伦。

辛亥革命后,外蒙古的藏传佛教活佛格鲁在这场中华动乱中叛乱成立‘大蒙古国’并自立为‘日光皇帝’这背后自然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此次独立并没有被清廷和后续的北洋政府所承认。清廷当时是没有力量去平叛,而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成立后也是一门心思想要平定南方诸位军阀,而外蒙古则是被袁世凯放在了后头,原因也简单,因为外蒙古本身是没有什么实力的,要解决外蒙古问题实际上还是要看俄国人的意思。如果俄国人下定了决定要保住这个‘大蒙古国’凭借当时袁世凯的力量根本无法顺利的收回外蒙古,所以就准备先拖着等解决了国内的陈敬云和唐继饶等人后再处理这个事情,不然的话在大军还在南方和国民军进行决战的时候还去招惹俄国人,实在是一件不理智的事情。

不过袁世凯没有想到,北洋军竟然会失败!

北洋军和国民军在争夺国内中央政府的决战中落败,而取胜的南京中华共和国作为现今中国内唯一的中央政府,这外蒙古‘独立一事自然也就落在了陈敬云头上。

陈敬云可没有袁世凯那么多顾忌,加上北洋这个大敌已经被彻底击败,至于剩下的那些湖北等地军阀虽然也碍手碍脚,但是已经无法阻挡国民军的强势崛起,这种时候国民军也有了一定的条件收复外蒙古了。

当然,陈敬云也没指望着现在就收复外蒙,他现在只是派遣了骑兵部队进入内蒙古方向,肃清土匪和镇压内蒙古方向那些蠢蠢欲动的蒙古王公们,同时也是为了不久后收复外蒙古而做准备,而这个不久后指的自然是一战爆发以后。

现在嘛,黄安源和吴俊升的骑兵部队主要任务还是肃清那些土匪以及私人武装。

国民军在东北、直隶以及山东、安徽等地区进行着这轮声势浩大的清剿行动时,作为配合力量的各个地方守备部队也是出力众多,自从去年国民军对地方守备团进行扩编以后,国民军的地方守备部队已经不局限于在每个省的两到个重大城市各部署一个守备团,而是进一步深入到中小城市当中,在小型城市设立守备连,在中型城市设立守备营,这些新增设的守备部队加上原有的守备部队,让各省的守备部队数量进一步增大。

实际上,增加的这一部分守备部队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取代那些被打击取消的地方武装以及私人武装,毕竟之前国民军的守备团都只部署在少数几个大城市里,而那些小城市,县城之类虽然也成立了警察,但是很多县都会自己组织民团、保安团之类的武装组织。陈敬云把这些武装给撤销并清剿了后,自然要补充上守备部队驻扎当地,要不然当地民众就会失去保护,只靠那几个警察可无法有效的维护当地的社会安定。

以安徽为例子,安徽已经是编成了一个五个团的守备部队,这些部队分散部署在大中小城市当中,总兵力也是接近八千多人了。当然了,别看人数不少了,但是指望着他们和敌军进行野战那是不现实的,这些守备部队更多的是类似武装警察的存在。

在这场大规模清剿活动中,北京的李继民也没有闲着,虽然北京周围没有什么大规模土匪,甚至连大规模的私人武装也没有,但是这不代表着李继民就没事做。

进入北京城后李继民手下的第一军就是全面控制了北京城,鉴于北京曾是北洋政府的首都以及城内聚集了大量前清遗老遗少和北洋的重要人物,所以李继民一进入北京后就是根据南京的命令进行了大规模的控制和清洗。

除了一开始就投诚的部分北洋军官和将领外,大批北洋官员和军官被逮捕,其中一些具备了重大影响力的虽然不能公开抓捕但是也被软禁了起来。

除了肃清北洋残余外,李继民也是的毫不犹豫的派兵进入了紫禁城并把溥仪给赶到出来并让溥仪迁居到另外一处住宅并被软禁了起来。、

此时可不是李继民擅自专断,而是来之于陈敬云的命令,虽然当初辛亥革命时南北和谈达成了优待清皇室的条款,但是陈敬云又不是袁世凯,当初答应给清皇室优待的是袁世凯可不是他陈敬云,陈敬云可不想都民国了,紫禁城里还有着一小群人天天坐着皇帝的美梦,更不想清皇室的影响力持续下去最后让日‘本人找到什么机会弄一场满洲独立之类的事情,后世里的伪满洲国陈敬云是绝对不会让他再一次出现的,如果不是怕影响不好他都要下令让李继民把溥仪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