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部分 (第1/4页)

娑灾泄�骄黅12的新式七十五毫米坦克炮面前也是挡不住,更加不要说中国陆军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T15中型坦克了。所以苏俄方面正在准备采用全新研发的重型坦克底盘,也就是‘斯大林系列’(IS)。当然了重型坦克的性能数据虽然看上去很好,但是受限于重型坦克的成本以及技术限制问题,使得了不管是苏俄还是中国,都不可能装备太多的重型坦克,中国陆军中大名鼎鼎的T11重型坦克虽然性能优越,但是到目前一共也就装备了不过几百辆而已,远远无法在数量上和那些动则数千辆的中型以及轻型坦克相提并论,中国的T6、T9、T12系列中型坦克的装备数量可是好几千好几千的,要对抗中国数量庞大的中型坦克群,仅仅依靠少量KV以及IS系列是无法办到的,苏军还需要一款可以大量生产,造价便宜的中型坦克,这个时候,根据BT7快速坦克的设计经验,以及参考了从奥拉夫战役中缴获的一辆中国T9坦克,苏俄终于提出了他们的新一代中型坦克计划,新式坦克依旧采用BT7快速坦克的履带模式,优化机动性,而在防御上几乎是照搬了T9坦克的防御设计,才用了大角度的倾斜装甲以及一体化的铸造炮塔,并且在武器上甚至也是照搬T9坦克的口径,才用了一门76。2毫米的坦克炮,而这个完成了设计的苏俄新一代中型坦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T34坦克了。

苏军的T34坦克最开始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对抗中国庞大的中型坦克群,初始对抗目标是T9坦克,又把T12坦克作为了主要对抗目标。

中国目前大规模现役的T6、T9、T12这三种坦克中,T6坦克自然是属于老旧的淘汰货,但是T6坦克数量上千架,中国陆军自然也不能当败家子全部都退役掉,所以能用的还在继续使用,不能用的就拆零件给那些现役的T6坦克当备件。主力则是T9和T12系列,而实际上T9和T12这两款坦克非常相似,虽然T12在速度、防护以及火力上全面优于T9坦克,但是两者并没有代差的区别,这T12坦克本来就是T9坦克的改进型号。

T912系列坦克作为中国陆军目前的绝对主力坦克,对抗这两款坦克自然是苏俄的头等大事,早些年苏俄坦克设计以及制造能力还很普通的时候,只能是通过生产大量BT以及T26等系列坦克试图用数量来弥补质量上的差距,后来又试图用KV重型坦克来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后来都被证明这是不可行的,BT和T26等坦克甚至连对抗中国老旧的T6坦克都做不到,数量多也没有用,而KV坦克虽然不错,但是那个造价让斯大林根本造不出来多少。

这也是三十年代后期苏俄准备研发新一代中型坦克的根本原因所在,经过多年的研究,1940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大规模试验,到了现在才算是小规模生产。

苏俄的军工人员也不弱,所设计出来的T34坦克性能堪称优良,防护性能丝毫不弱于中国的T12坦克,机动性也做到了不弱于T12坦克,虽然在火力上,他们的七十六毫米坦克炮还略逊于中国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但是整体上来说,这一款T34坦克的性能无疑是优良的,在世界范围内,除了中国的T12中型坦克能够比肩外,其他国家的现役中型坦克基本就是没有抵抗的能力,德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号坦克也不行。

不过T34坦克虽然已经完成设计并开始进入了生产阶段,但是和德国人的四号坦克一样,现在的数量都非常少,至少在1941年的6月十三号之前,苏俄的T34坦克还处于少量生产大规模试验的阶段,和中国已经运用多年并且已经停产的T12系列坦克可没有办法比较。

苏俄的T34坦克虽然已经能够比肩中国的T12坦克和T9坦克了了,但是这里有一点得提到的那就是,T9坦克可是中国二十年代末期设计,1930年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大规模服役的坦克,距离今天已经足足大规模服役了十一年之久,而T12坦克也是1935年开始小规模服役,至今也有六年之久了。这个时间差的可是非常远。

当苏俄人把T34坦克研发出来并开始小规模服役的时候,中国的T12坦克都已经是停产了,目前中国陆军采购并装备的是新一代中型坦克T15,这款中国目前最为先进的主战坦克,性能不但超越了T12中型坦克,甚至还超过了T11重型坦克,当初陆军研发T15的时候,各国坦克实际上还停留在对抗中国T6坦克的年代,德国人的四号坦克,苏俄的T34连研发计划都还没有呢。T15坦克的研发计划非常早,最早是陆军装备部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