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部分 (第1/4页)

于绝密状态,但是身为海军高层的关时杰还是知道的,并且给海军舰政司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求新式航空母舰不但要能够搭载喷气式飞机作战,同时也需要具备起降大型轰炸机的要求。

而这个要求海军内部的众多人虽然无法理解,但是面临着关时杰的硬性要求,舰政司的诸多设计人员依旧是为了满足这个要求而扩大了原设计的船体,把标准排水量提高到了五万五千吨,而预计满载时的作战排水量高达七万多吨,使得九连山级航空母舰具备起降大型轰炸机的能力。

甚至有些意思的是,当时九连山级航空母舰设计之初,中国的核弹量产化还没有完成,而海军也没有可用来搭载的大型轰炸机。

但是不管怎么说,九连山航空母舰已经不单单是一艘可以用来起降喷气式战斗机的超级航空母舰,同样还是一款可以起降大型轰炸机的超级航空母舰。

为了满足喷气式飞机的起飞要求,九连山级航空母舰甚至准备装备还处以研发中的蒸汽式弹射器。

九连山级航空母舰的首舰九连山号与1942年处就完成设计,1942年中正式动工,而二号舰也在1942年的7月份动工,到了1944年的今天,这两艘超级航空母舰还处于紧张施工当中,距离服役还有一段时间,而且具体服役时间也没有确定,因为九连山级航空母舰的施工船体只是最基础的部分,还设计到了蒸汽弹射器的研发,换句话说九连山级航空母舰的正式服役时间取决于中国蒸汽式弹射器的研发完成时间。

尽管九连山级航空母舰还在施工当中,但是中国海军在1943年在最新制定的第十一发展计划中,再一次野心勃勃的提出了两艘超级航空母舰的计划,准备根据九连山级航空母舰的基础设计,进行扩大化设计,想要建造一艘标准排水量达到六万吨的超级航空母舰。

可以说从1942年开始,中国的航空母舰发展重心已经从三万吨左右的中型航空母舰从超级航空母舰发展。

当然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停下三万吨左右的中型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毕竟喷气式舰载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大批量服役谁也不知道,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时又无法用上,就得需要用螺旋桨飞机了,而用螺旋桨飞机的话,用五六万吨的超级航空母舰完全是浪费,用三万吨左右的中型航空母舰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性价比。

这也就是中国海军为什么在青山级航空母舰之后,又根据青山级航空母舰发展了三万吨的五台山级航空母舰,并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斜角甲板。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五台山级航空母舰就是青山级航空母舰斜角甲板型的终极改进版本。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青山级航空除了前面六艘采用传统的直通甲板外,后面的八艘都是采用了斜角甲板。

中国海军大规模采用斜角甲板也是让其他国家的海军注意非常,并且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除了美国展开了相关性的研究外,英国那边更是用心,这是因为英国那边的航空母舰普遍吨位偏低,而且数量也少,为了能够让手中的航空母舰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为了能够让手中的航空母舰顺利起降美国那边支援的重型舰载战斗机,英国比美国更加注重斜角甲板的应用。

其他国家的发展暂且不提,还说中国海军到了1944年的时候,二战后1939年到1940年之间制定的第九期发展计划陆续完成并进入了尾声,三艘长江级大型巡洋舰先后在1942年到1943年期间服役,而第九期计划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十艘青山级航空母舰也是已经服役了八艘之多,而剩下的两艘CV22以及CV23也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海试训练阶段,一旦完成海试和训练后,就会在两到三个月内相继服役。

到了那个时候,中国将会拥有新旧舰队型航空母舰二十二艘,此外还有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约二十艘。

中国并没有和美国一样发规模发展护航航空母舰,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不像美国那样,需要横跨太平洋以及大西洋,而且还面临着德国潜艇战的威胁,而且美国向澳大利亚运输大量物资的时候也需要大量的护航航空母舰。而中国之前并没有对海上运输有太多的急迫性,哪怕是即将发动对日‘本的战役,也不需要横跨多远的距离,所以中国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更多是作为舰队航空母舰的补充,必要时候是支援舰队决战的。而美国人的护航航空母舰更多是用来护航运输船队的。

这里从双方的护航航空母舰吨位以及航速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的护航航空母舰大多数在一万五千吨以上,半数更是达到了两万吨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