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这正应了一句话: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文帝对这场寻亲很是感慨,于是赐给窦氏兄弟大量田宅财富。窦氏兄弟和窦皇后一样,多年处于穷苦之中,性情谨慎谦让,虽然登上富贵的顶峰,仍旧始终如一。这样,当他们的外甥景帝登基以后,弟弟窦少君被封为章武侯,而已经死去的哥哥窦长君则被追封为南皮侯,由他的儿子窦彭祖袭爵。

母亲的家族苦难深重,为人也小心谨慎,但是馆陶公主刘嫖,却一点也没学到。她从一出娘胎,就是亲王的女儿,稍长更成了公主,长成后更成为皇帝的亲姐姐,骄奢淫逸,举世闻名。

刘恒当上皇帝不久,对窦皇后也就渐渐冷淡了,在后宫的美女阵里发了晕,宠妃慎夫人的待遇跟皇后不相上下;而且还搞起了同性恋,甚至允许男宠私铸钱币。窦皇后对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母亲失了宠,馆陶公主倒还知道收敛几分,对父亲颇有畏惧之心,因此文帝年间的馆陶公主,不但没有惹什么麻烦,还老老实实地遵照父亲的意旨,嫁给了堂邑侯陈午,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陈娇。

不久,文帝去世,景帝刘启登基,馆陶公主一下子就回过劲来了:现在她可是堂堂的长公主了。馆陶一向跟母亲关系亲昵,这时就经常出入皇宫。对太后和皇帝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当时汉宫美女众多,都巴望能得到皇帝的宠爱,耀祖荣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宫嫔们都走了同一条路线:向馆陶长公主求助,送礼讨好,希望这位姑奶奶能够在皇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创造一段历史的馆陶公主(3)

馆陶公主看来是个喜欢揽事的主儿,对这些宫嫔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不但在弟弟面前大力推荐,还以过来人的身份向这些美女面授机宜,教她们取媚男人的本领。

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但让得到机会的宫嫔们感激涕零,更重要的是令景帝心花怒放,对姐姐越发地重赏厚赐、言听计从。

景帝的发妻薄皇后,是他祖母家的女孩、景帝的表妹。小薄氏虽然家世显赫、与景帝也算青梅竹马,却始终没有生育一男半女——这个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们之间过于亲近的血缘有关?

公元前一五一年,小薄氏终于因无育而被废去皇后位。

此时的后宫,最受宠的女人有两位:山东美女栗姬,她为景帝生下了儿子刘荣;还有一位王娡,她为景帝生下了儿子刘彻。

刘荣是景帝儿子中年纪最长的,按照惯例,他被立为太子。

儿子既然当上了太子,当然母亲迟早也要封为皇后喽。栗姬对这辉煌的将来充满信心,一时得意非凡。

仗着还没有到手的东西得意,栗姬犯了人生不可原谅的错误。但是假如没有馆陶公主,恐怕这个错误还不至于如此致命。

事情是这样的:刘荣被立为太子以后,一直在后宫呼风唤雨的馆陶公主便看上了这位少年得志的侄儿,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女婿,为女儿、更为自己的将来铺好光明大道。

于是,馆陶公主便向栗姬开了口。馆陶公主满心以为,凭自己的身份,这桩亲事是十拿九稳的。可谁知,栗姬的醋劲奇大她早就对这个大姑子为宫嫔牵线搭桥的事情妒火中烧,又恃着迟早要做后宫之主,不但不应允这桩亲事,还趁机将馆陶公主冷嘲热讽了一场。

栗姬只图一时的嘴上痛快,却不知已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馆陶公主憋了一肚子气,便跑到一向跟自己关系不错的王夫人那里去发牢骚。

王夫人可是一个不简单的女人,极其贪图富贵,更谙熟人情世故,现在她听说了事情始末,跟着便长吁短叹起来:“长公主,你的女儿阿娇可真是个玉人儿呀,栗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只叹我那儿子命薄,想得这样个好媳妇,都没有这个福气哪!”

馆陶公主听得心旷神怡,更是一点就通:“胶东王才貌兼备,比那刘荣强得多啦,不如就把阿娇许配给你的儿子吧。”

一下子攀上了势焰薰天的长公主做亲家,王娡这个欢喜哪还说得出来,嘴里却仍旧故做谦虚:“唉,可惜我儿子比不得刘荣,人家日后可是要做天子的,我儿却只不过是个亲王,配阿娇实在是好生惭愧呀。”

这把火煽得恰到好处,馆陶公主听了越想越窝囊、越想越后怕:栗姬对自己如此反感,日后她的儿子当上了皇帝,自己还能有好果子吃?

为了保证自己日后能吃上好果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刘荣初立、栗姬地位未稳的时候,先下手为强,帮自己刚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