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当然,作为汉人,孔有德投靠满清,是被汉家所不齿的。因此,他最后死在南明王朝的反攻之中。

但是,孔有德毕竟是一代悍将,他死得还是很有英雄气慨的。

“顺治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定南王亲率铁骑出兴安,次严关。酉时回省,下令紧闭城门,王邸四门亦闭。……王仰天叹息。初四午,武胜门破,王单骑入邸,自焚死……宝南擐甲胄,挟弓矢,身不离鞍,口不咽食,盖六昼夜。力竭扃邸,聚其宝玩,挈其图书,阖室自焚。与王妃白氏相对死。不忍贰乃心,不肯膏人刃,亦伟然烈丈夫哉!”

跳出民族的圈子,孔有德不愧是有胆气有担当的汉子,他的妻子也算得是忠贞的女人。

从定南王府里逃出来的,只有孔氏夫妇的女儿四贞而已。

孔有德夫妇的死,令孝庄皇太后深为感触,她收养了尚未成年的小四贞,并认为义女,封固伦公主。

孔四贞从此生活在紫禁城里。

长成后,她和从小青梅竹马的顺治皇帝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然而,孔四贞出生不久,就已经订下了亲,未婚夫是孔有德手下将领的儿子孙延龄。

一个难题摆在了孝庄太后的面前。

孝庄太后很清楚孔四贞乃是有主的名花,也不愿她影响自己科尔沁王族女人在后宫的地位,夺自己侄女们的皇宠;更不愿因为儿子与她的情缘,得罪朝中的汉官汉将。

因此,为了分儿子的心,孝庄太后巧妙地将孔四贞和顺治帝分开了。

然而,孝庄太后做梦也没想到,看不到孔四贞的顺治帝,将一腔情意转而投向了弟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身上,惹出了更大的麻烦。

无计可施的孝庄太后于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传旨礼部,商议孔四贞立妃的事宜。

但是这时已经迟了,顺治深陷与董鄂氏的情网而不能自拨,并且已经让董鄂氏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博穆博果尔狂怒之下,痛殴董鄂氏,造成了她流产。

顺治闻讯,将弟弟唤入宫中,几个耳光挥了过去。

博穆博果尔不堪羞辱,回府便自刎了。

董鄂氏入宫遂成定局。

但是这样一来,孔四贞封妃的事宜也就中途搁置了。

孝庄皇太后只得接受这个事实。

其实,孔四贞是非常反感自己那个从小订亲的丈夫孙延龄的。

清史稿是这样描述他的:“骄纵不臣……纵兵殃民”。而且他野心极大,之所以再三重提自己与孔四贞的婚约,原因只是想将孔家的旧部全数收归自己管辖,扩充势力而已。他对自己呆在北京城无所事事的处境十分不满,到处惹是生非,犯下了不少罪。

顺治虽然沉湎于与董鄂氏的恋情中,但还没有忘记孔四贞。听说她的未婚夫将被治罪,顺治法外开恩,赦免了孙延龄,并让他提前返回广西任将军之职。

。 想看书来

清朝的汉家公主:孔四贞(2)

没有了孙延龄的干扰,孔四贞和顺治之间,自然就发生了一些超乎兄妹的关系。

孙延龄自然也很明白未婚妻与皇帝之间的明来暗往。在前往广西的路上,他沿途散播孔四贞被皇帝强占的流言,以泄心头之气。

一面赶路,一面散布流言的孙延龄来到广西之后,看到了定南王府中的孔氏旧部兵将,更是产生了一个狂妄的念头。

他居然宣称顺治帝污辱了孔四贞,使得孔四贞屡寻自尽。以此向孔氏旧部招揽,想要拥兵自重,自封王爵,继承“老丈人”的权势地位。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城中孔四贞的耳里。为了制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更不愿忠于孔家的兵将掉入孙延龄的陷阱,孔四贞决定,赶到桂林,消弭越传越离谱的谣言。

孝庄太后与顺治帝不得已,同意了孔四贞的计划。

但是,当孔四贞赶到桂林以后,她发现孙延龄不仅仅是因为妒忌而胡闹那么简单,他正在与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王筹划自立为王、造反叛乱。

孔四贞原本想设局杀掉这个猖狂自大的孙延龄,但是孙延龄此时有老奸巨滑的三藩王指点,居然从孔四贞设的局中脱了身。

在这种情形之下,孔四贞只剩了最后一个办法,也是她最不情愿用的办法——她匆匆决定下嫁孙延龄,以婚姻的形式控制他。

远在北京城的孝庄太后及顺治帝得知这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太后等不回自己的养女,顺治帝从此失去了自己的红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