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学者王德峰也称,富豪的暴富和暴卒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民营资本的起家和原始积累。他们一方面应该看到自己所拥有资本的数量,一方面应该同时意识到与这个资本数量相应的社会责任。

评论家童大焕称,“一些中国富人及其帮闲、帮凶们很多见不得光。所以他们要抹黑平民,刻意模糊富和恶的界限,故意把社会的仇恶说成是仇富。中国的富人们对此要充满警惕,不要被恶人卖了还不自知。中国真正的富人们,要行动起来,保护穷人,也保护自己。”

我们很早就在提“财富品质”一词,中国的财富品质,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方向和命运。也是在2003年,我们经过调查,发布了“2003中国财富品质榜”,排在第一位的是“诚信”,第二和第三位为“把握机遇”和“创新”。诚信是财富品质的第一元素。

2003年经久不息的那场大讨论,跳出了20世纪*十年代标签化、脸谱化的劣根性,开始从个体境遇入手,来看待原罪问题、来剖析财富品质景象。

然而,2006年至2007年前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资本市场持续火爆,一些大案要案层出不穷,各利益群体间的对峙情形再一次出现。当人们找不到宣泄方式和途径时,“二分法”等非理性声音和观点重新开始涌现。以至于反对改革的呼声高了起来。

皇甫平(杨瑞金)先生于2008年7月发表题为《改革不可支援》的文章称──

有些人把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统统归罪于市场化改革本身,动摇和否定改革,这显然是片面的、错误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背景下,诸多矛盾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致,并非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贫富差距的问题,不是因为市场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是因为市场化过程中因权力之手的介入,让有些人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暴富起来。借助行政权力致富,损害弱势群体,恰恰是旧体制的弊端造成的,怎能责怪市场化改革呢?

香港学者、著名报人林行止在2008年夏宣称,有感于香港社会贫富差距加剧,不愿再做盲目的自由市场信徒,决定放弃一直以来所赞成的“企业的唯一功能在替股东谋取最大利润”的主张,“如果中国能制定一套在‘向钱看’与社会公平间平衡发展的政策,中国的崛起才对提高人类福祉有积极意义。”

皇甫平和林行止二人观点的揉合或许是最佳选择──市场化深入同时应注重制度建设,但“姓资姓社”争论万不宜再来次轮回。

2003 榜样孵化器(1)

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

———塞内加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有*人几乎同时登上了‘巅峰’。一个当然是‘中国探索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一个是‘2003年中国首富’——丁磊。他们昭示的最大意义在于:前者从根本上拓展了中国人数千年以来的地域上的时空观念;后者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于财富的时空观念。”

这是IT评论家方兴东在我们2003年的榜单发布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的一段话。

这一年开始,我们制作的百富榜不再借道《福布斯》而是自已独立发布。32岁的网易掌门人丁磊成为榜上的新科状元(75亿元),这得益于网易的股价在过去20个月的时间里涨了近70倍。我们在发榜辞中写道:“这是否预示着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纪元呢?”

方兴东接着写道:“随着中国互联网启蒙阶段的正式结束,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朋友,我们期望丁磊能够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国本身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趣的是,丁磊的朋友、步步高电子掌门人段永平(2003年,第83位,10亿元)正是因为在两年前网易股价最低位时吃进了200多万股,后来赚了个盆满钵满。段永平也是位传奇人物,将步步高品牌做到如日中天却华丽转身,定居美国,开始做股票投资,几年后花62万美元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让人眼羡。

这一年的百富榜上,100位上榜富豪的总资产达到1907亿元(2002年为1577亿元),相当于2002年中国GDP的2%,平均每人19亿元,上榜门槛为9亿元。榜上有新面孔40张,除了中国民营经济自身的迅速发展外,还与民企借壳上市的数量大幅增长及中文商业媒体的进步有关。

尽管与房地产相关的企业在榜上仍占主导地位(5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