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苏小娅却一扬下巴,矢口否认:“谁刻意为你们做宣传?那天我只不过跟同学打电话,聊起电脑,又说到《新月汉字》。她们感兴趣,说要过来看看,我也不好拒绝人家嘛。”

白浪也不跟她争辩,但他看得出来,苏小娅的情绪确实比前一阵好多了。

苏小娅拉开抽屉,取出一封信递给白浪。白浪一看,正是林婉的。辞职之后,白浪也不愿意老往原单位跑,前一段便写信告诉林婉,让她以后写信寄到家里,不要再寄宣传处。这封信可能是林婉收到他的信之前寄出的。当着苏小娅的面,他不好意思拆开阅读,便往书包里一塞,说:“天不早了,早点回去吧。”

苏小娅说;“走吧。”

俩人便下了楼,推上自行车往大门口走去。走到大门外,苏小娅说:“我往这边去了,再见。”白浪却说:“我送你。”苏小娅一怔,沉吟片刻,低声说:“走吧。”俩人便骑上车走了。

马路还有很多雪,有些地方还结成了冰,很滑。俩人骑着车,一路小心翼翼。因为注意力集中在马路上,俩人也顾不上说话。骑了半个多小时,来到德胜门外一栋居民楼下。苏小娅停住了,下了车,回头对白浪说:“到了,你回去吧。”

白浪抬头往楼上望了眼,问:“这是你自己家?”

苏小娅点点头:“结婚时,爸爸妈妈给了我一套房子。离婚后,他搬走了,我自己住在这里。不过,有时我也回父母家住。”

露天里很冷,白浪便催促她上楼,自己也返身离去。

回到东四北大街的家,已是晚上10点。一进门,他感到房间里弥漫着一股阴冷气息,赶紧打开电暖气。

平房没有暖气。以前林婉在的时候,他们靠生煤炉子取暖过冬。生煤炉要时常惦记着加煤、封火,灰尘又很大,对于在南方长大、从来没有用过煤炉的人来说,很是不便。林婉走后,白浪一个人也懒得生炉子,只是买了一台电暖气,人在家的时候开,人一走便关了。所以每次从外面回来,总觉得有一种凄冷之感。

电暖气开了几分钟,小屋里渐渐有了些热度。他这才脱去羽绒服,拿出林婉的信,坐在电暖气旁边看。

林婉说她课程越来越紧张,写信的时间也少了。又问他TOEFL 复习得怎么样,对考试有没有信心。末了还说,做完流产手术后,她身体感觉不太好,几个月过去了,下身还不时流血,又不好意思到医院检查。

读着这段话,白浪不由得暗暗担心。他一直怕流产会给林婉带来什么后遗症,现在看来果真有些问题。

林婉第一次做流产,是在他们认识后几个月,恋爱最热烈的季节。那时白浪还是住单身宿舍,有一天趁同宿舍的人不在,他们匆匆忙忙在单身宿舍里偷尝禁果。结果没体验到什么快乐,稀里糊涂林婉就怀孕了。未婚先孕是羞耻的,何况白浪在部机关,林婉在电子研究所,都是极正统极保守的单位,这种事传出去肯定会遭人非议。林婉别无选择,只得化名到妇产医院,悄悄把胎儿打掉。这件事使白浪深感沮丧,他也意识到,爱是要付出代价的,快乐与痛苦只是一线之隔。

第二次流产是婚后不久,属意外怀孕。当时要把孩子生下来也是可以的,但因为没有房子,俩人还是住集体宿舍,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加上林婉惦记着出国,担心生了孩子会打乱出国计划,权衡再三,最终选择了流产。

林婉刚毕业时,其实并不热衷出国。因为研究所里的一些事情令她觉得不顺心,出国的念头就渐渐强烈起来。和林婉同时分配到电子研究所的还有两名大学生,都是北京人,父母都是机关里不大不小的官。论学识水平,论工作态度,林婉比他们略胜一筹。按道理一些重点科研课题应该安排她参加。事实并非如此,有一次,所里申请到了一笔经费,用于“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发展”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正是林婉的强项,但所里没有让她参加,而派另一个毕业生去了,那人学的根本就不是计算机专业。还有一次,所里和一家培训中心合作,举办计算机应用培训班。这对研究所而言可以搞点创收,对个人而言也有些讲课费,是大家眼热的美差。相比之下,林婉的口才是比较好的,讲这种课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派她去授课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所里让另一名毕业生去了。那人各方面条件均不如她。林婉为此很苦恼,感叹说:“北京是有权有势的人呆的地方。外省人在北京,无亲无故,太难了。”后来就日复一日为出国奔忙。

。。

第四章 软件开发者(4)

但林婉运气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