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3�自知

面对一件事情,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有考虑收集更多信息的可能。而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就会无意中关闭收集信息的大门,拒绝收集、接触有效信息的机会,别人也会放弃为你提供信息的机会。

4�他知

不懂得了解他人、体贴他人,抓住对方心理的人,难以获得想获得的东西。谁都希望对方会关注自己多一点。不关注别人或少关注别人,人家就会遮掩他们想去表达或可以去表达的信息。

5�意志力

坚持不断地努力,可以让我们的信息链条一直延续下去,不至于中间断裂。如果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一边掰一边扔,何时才是尽头?人生百年,积累起来的信息,该有多么强大?

6�洞察力

也是为了获得信息。有时需要用眼、耳、鼻、舌等来真实体会。善于运用它们,洞察社会中万千景象和人生百态,你会掌握丰富的信息。

7�获得信息的深度

成功人士与不成功人士获得信息的深度往往截然不同。不同年龄、不同层级、不同工作方法、不同思想水平、不同工作领域、不同努力程度的人,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深度往往不一样。大部分人只知道获得一些皮毛的东西,然后就觉得万事大吉。

如果我们觉得“知道的信息越多越复杂”,那么,区分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就变得更加必要了。下面我们列举孙行者的信息网络建设,阐述一下人际关系、信息区分的重要性。

二、孙行者建立“信息库”

看孙行者的信息库建设,就要先看看孙悟空(取经前称悟空,取经后称行者)是怎么建立信息模式的。

小时候,孙悟空和猴子们关系不错,后来被公举为美猴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孙悟空到处求学。在学校,他结识了他一生的恩师——菩提祖师,还有那么多的师兄弟。不过,这个家伙是个惹祸的种,不安分。虽然说是纯真的学习关系,但悟空还是和老师的关系搞崩了,老师是既爱他又“恨”他,“恨”他“人生路难行,前途路漫漫”!同学们是既佩服他的聪明能干,又嫉妒他的本事,嫉妒老师为什么对他情有独钟,偏偏传授绝密本领给他,大家觉得不公平。哎,悟空的心里还是有失败的影子的,人际关系糟糕呀!他甚至连老师和同学的电话都来不及留,就被赶出了校门。从此,悟空就和他们失去了联系。

回到花果山后,孙悟空受到了莫大的欢迎。猴子们为了混口饭吃,保障基本的人身安全,高兴得不得了,主动归顺,情愿提供从洗脚到捶背的“一条龙”服务。猴子们真以为有了孙悟空,从此就有了“铁靠山”。

第四章 成功在握的信息力(6)

令猴子们想不到的是,安稳日子好景不长。孙猴子学艺回来后,依仗学来的本事,把老师“不要惹是生非”的告诫忘得一干二净,到处惹祸,卖弄武艺。他先是跑去借龙王的兵器和行头,后来又跑去大闹阎王地府,闹得天宫都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派太白金星来招安他。

孙猴子哪里是为猴子们着想?天宫来招安,他求之不得,丢下猴子们自我发展去了。没想到,精明的猴子还是被玉皇大帝涮了一把。孙悟空在天宫里,没有给人留下太差的印象,但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大家都觉得这个家伙的确是有点本事,去天宫的第一个月,他就在天宫举行的才艺表演大赛上,随随便便地拿了两个一等奖。一个是腾云驾雾奖,他的“筋斗云”驾得快、远、稳,赢得满堂喝彩;一个是武术比赛奖,他那棒子舞得密不透风,哪吒等人根本就不是猴子的对手,搞得哪吒老爸托塔李天王(天兵总管)一点面子都没有。这次比赛,孙悟空开始引起一些天宫人士的关注,有些人觉得他有前途,于是就开始主动献殷勤,套近乎,孙悟空一一照单全收。大家心想:这么一个有为的青年,今后必将取代李天王啊!

猴子对大家的意思心领神会,他心里琢磨着:“李天王有个啥子?根本就是一个脓包!要不是他儿子哪吒、金吒有点本事,他哪里坐得稳那个位置?”不过,猴子又想啊:“这个天宫的管理机制好像太僵化,太死板,让人看不到前途。工作清闲,工资收入撑不死人但也饿不死人,福利还勉强可以。要想今后结婚生孩子过好日子,恐怕这样发展会很慢;要想今后办大事,按照这样的职称评定下去,恐怕得熬个二三十年。想想太上老君熬了那么多年,不过是个处长嘛!头发白得像个妖精了,还只是个副厅级的闲差。更别提太白金星了,他呢,胡子掉到裤裆了,才勉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