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天的时候,正当他的计划一步步变成现实的时候,一切的指望竟变成了泡影。如果仅仅如此倒也罢,至少他的事业已经起步了,问题的关键是,他已经做了足够的投入,准备在王天寿那里钓一条大鱼,而且私下里已与王天寿达成了协议,就在快要实施时出现了这样的偏差,这不能不令杨明山感到惋惜。

杨明山瞅准的那条大鱼就是城东开发区的那片废弃家具城。所谓城,其实不是城,那是一个好听的名字,确切地说那是一片占地面积很大的商铺。新世纪初,市政府的一把手一时心血来潮,说要在东区修建一座西北最大的家具市场,不仅要把城内的一些家具店统统集中到东区来,还要吸引外商经营,让周边地区的购物者云集到西川来。随从者们无一不赞美说这是一个大手笔,新闻媒体随之紧跟而上,大造声势,一个崭新的家具城便落地而生,这位一把手因为政绩突出而升迁到市委成了一把手。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由于供过于求,家具城开业不久,好多商铺无人问津不得不关了门,商家只好另择他处,一个诺大的家具城渐渐变得冷冷清清。后来,随着这位市委书记荣升为副省长,新上任的市长又在城区内开辟了一块新家具城,东区的商家才又纷纷搬了进来。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真正的受益者是少数人,浪费的却是国家的钱,那片旧家具城从此变成了一片废墟,而来来往往的领导无人过问,更没有人追查谁的责任。

杨明山正是看准了这片废墟,想以工业用地的名义买下来,说是开办工厂,实际上是用来进行房地产开发。即使到时候自己不想开发,转手卖给他人,仅中间的差价至少也能捞个千儿八百万。杨明山已经在王天寿那里下足了功夫,王天寿也答应了,说让他尽快拟个能说得过去的项目,只要项目一定,那片废墟就是你的了。这样的好事真是千载难逢,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一步一步快拿到那片土地的时候,鸡飞蛋打了。另外,他修建世纪广场时在预算外多投资了120万元,王天寿也答应要追加他。像这样的一个靠山突然撒手人寰,他能不痛苦?

杨明山正是基于这种原因,想抓住机遇,再投靠一棵大树,先把那政府追加的120万要回来,再谋划地皮之事。

杨明山虽是个商人,但是,由于长期游弋在权力地带,便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也深谙官商合作之道。他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他现在唯一自救的办法就是抓住常务副市长苏一玮,只要攻克了他,让他点一下头,说一句就按王市长说过的办,那120万就会轻而易举地划到他的账上。如果收回那这120万,他与苏一玮的关系也就意味着达到另一种默契,他的下一步地皮计划也就不难实现了。他虽然与苏一玮交往不深,但是,凭着他多年在商场中的摸打滚爬的经验得知,官场中的人都有弱点,他们的弱点也是人类共有的弱点,只要抓住了他们的弱点,对症下药,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杨明达就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准备了10万元现金,放在装酒的纸袋里,拎着它走进了苏一玮的家门。开门的是苏一玮的老婆李兰花。杨明山说:“来看看苏市长。”李兰花说:“苏一玮上省城开会去了”。杨明山早就知道苏一玮上了省城,而且他还知道他上省城根本不是去开会,而是跑官去了。他就是瞅准这样一个机会,趁他不在家,才借故来拜访。因苏一玮不在,他只好放下东西,借故要离开。李兰花说:“你这是什么东西?”杨明山说:“没有什么,给市长带了两瓶他爱喝的酒,等市长来了你给他说一声就是。李兰花不认识杨明山,就问你是谁?怎么称呼你?”杨明山说:“我姓杨,叫杨明山,是巨龙公司的。”李兰花听过巨龙,也听过杨明山,就高兴地说:“是杨总呀?好的好的,他来了我一定转告给他。”

告辞而出,杨明山就想,等下次与苏一玮见面,心照不宣地哈哈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U優书萌 uUtxt。com 诠文子坂粤读

第三章 垫脚石,绊脚石 华容道的新走法(1) 字数:1726

苏一玮回到西川正好赶上周六晚上,他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去了钟晶晶的家。

苏一玮本来不打算去钟晶晶家的,当然,不打算不是说他不想,想还是想,而且是非常想。尤其是他的事业有了新的转机后就更想,恨不能天天见一面,天天搂着她睡一觉。他主要是有点担心,不是担心钟晶晶对他会怎么样,而是怕在这关键时刻走露了风声,坏了他的大事。所以,他总在不断地告诫自己,要谨慎行事,能克制则克制,能不见面尽量不见面。但是,有些事儿往往是想得到,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