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于仲通闻言连连点头,心中却在暗想:“杨云枫究竟是什么人啊?为何他的想法总是能出人预料之外,自己以前也总是觉得携带通宝与银两有诸多的不便,但是自己就为何没有想过要这般去做?”鲜于仲通想着向杨云枫投去了羡慕的眼神,同时心中也立刻涌起了另外一个想法,就这样跟着杨云枫绝对没有错,即便就是不去捐官做,就是在商场上如此作为,自己扬名天下只怕也为时不远了。

杨云枫陪着二楼的官员,富商们吃了几杯酒,说了一堆的客套话后,立刻拱手道:“杨某还要下楼去招待一下下面的朋友,这里就交给鲜于兄了,诸位自便!”说着便与陈梓杰、覃毅一同下楼而去。

此刻一楼也已经开始酒宴了,众人吃喝谈笑,毫不热闹,好像今日的晚宴,完全成为了一个节日的庆典一般,毕竟这里聚集了都是益州城已经益州附近的名流,难得相聚一堂,有些人虽然早听其名,神交已久,却已是没有机会见面,今日一见相谈甚欢。

杨云枫刚刚下楼,楼下立刻就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杨云枫,随即纷纷起身拱手道好,杨云枫挥手道:“诸位请坐!”说着走到大堂的最前列,这才对众人道:“今日请诸位前来赴宴,相信大家也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说到这里,口风一变,笑道:“当然,请诸位来这里的目的,也不全是与楼上的一样,诸位在巴蜀之地士林的名声,绝对要高过楼上,杨某需要的就是诸位在士林的地位,将这次蜀中,已经三秦地区的灾情传播到整个大唐去,让其他地方的百姓能知道这些事情,对这些地方的百姓的生活状况能多一些了解,能够呼唤起社会上那些有良知的善良之士,能够对这些百姓进行一定能力的帮助!”

杨云枫刚说完这些,在场的人都诧异了片刻,杨云枫说的很直白,也很清晰,但是这帮人却依然惊愕杨云枫的这种想法,其实杨云枫说的这个办法,已经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做起来也十分的容易,但是之前为何就没有人能如此想呢,只要自己这些人的一支笔,或者一张嘴,就可以将别人的痛苦传播出去,呼唤社会的同情心,自然也就能筹集到善款了。

王姓书生与吴姓老者这时对视一眼,王姓书生这时问杨云枫道:“杨大人,王某在洛阳之时,那边有一家叫《云枫周刊》的报馆,据说是大人您在洛阳时创办的,当时除了连载了大人你的《西游记》之外,还有一些对当今大唐天下格局,朝廷政治、百姓民生都有一些见解独到的点评,据说《云枫周刊》每次出刊,洛阳城无论官员还是士子,下到百姓都会前去购买,可以说《云枫周刊》的受众群体非常的广泛,大人为何不利用周刊,将书中以及三秦的灾情刊登出来,这样应该胜于我们这些士子到处游说的强吧,况且大人您在洛阳之时,名动一时,曾经也在士林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您完全可以让这些士子分布天下各级州府,在各个地方都创立《云枫周刊》,如此一来,天下只要哪个地方发生了什么时,都可以利用《云枫周刊》来发行,虽然时间限制,但是也完全打开了消息的全新局面了!”

王姓书生说的神采飞扬,口沫横飞,激情万丈,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他,也包括杨云枫,其他人听王姓书生如此说,都小声议论,倒不是王姓书生的话语,而是他这个人,杨云枫开始听此人如此说,惊异之色一闪即逝,随即满眼都是欣赏之色,此人所言,其实与杨云枫当初创办《云枫周刊》的初衷,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自己能知道这些,那是因为时代信息的因素,而就是在这么一个信息知识如此落后的时代,这个年轻人能想透看清这么一点,举一反三,实在是难能可贵,杨云枫待王姓书生说完,立刻追问道:“尚未请教先生大名!”

王姓书生尚未说话,一旁的吴姓老者哈哈一笑,道:“王维王魔诘便是他了!”

杨云枫闻言脸色微微一动,心中却已经是波涛汹涌,澎湃不已了,这王维是何人,他如何不知?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曾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王维还精通音律,是大唐开元期间诗人当中少有的全才。

这时一旁的人立刻都向王维投来的惊羡的目光,有人叫道:“士林流传,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杨钊是绝才。今日能一日以内见到两位高才,真是我们益州之大幸事也!”

杨云枫闻言心中一动,那个流传自己以前是听过的,不过只有前三句,不想自己来了以后,也榜上有名了,心中立刻涌起了一丝自惭与得意交杂的复杂心理。

不想王维却不以为意,淡淡一笑,对那说话之人道:“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