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我和皇后之间,势必要在今日做个了断。而此时我俩的气势必将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态、和最终的结果。

乾清宫大殿的宝台之上,坐着皇帝和太后,往昔坐在皇帝另外一侧的皇后,此刻却在宝台之下立着。包括宰相在内地朝中重臣虽然应邀旁听今日的审讯,但是归根结底,这是属于皇帝的家务事,皇帝来亲自审问,就没有了他们置喙的余地。

随在皇后的身后,沈秋笛同样被带至大殿之上。然而,她没有像皇后一般直走到宝台的近前才停下脚步,而是在尚离宝台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就跪了下去。口中呼道:“奴婢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沈女官,你将那天对皇上口述的事情再对哀家口述一遍吧!”出乎我意料之外,首先开口的不是皇上,而是太后。

“奴婢遵旨。”沈秋笛以她一贯沉稳地语气。将那日在皇上面前说地话又重复了一遍。细心的我发现。在她的叙述中,除了个别用词与那天略有出入之外,竟然分毫不差。意思更是表达得清楚完整。

沈秋笛在大殿之上没有改变自己的说法,登时叫我松了一口气。然而,她地叙述却让殿上的其他人起了一阵骚动。

在座之人的绝大部分仅是知道长公主被人谋害,却不知道谋害之人用的手法是如此的酷烈!也许,凶手地本意并非是直接想要长公主地命,只是挖出了那双惹人嫉恨地重瞳,但是对于一个初生不久的婴儿来说,这样已经足以夺去她的生命了。

大着肚子地德妃立刻将自己的目光径直投向了皇后,虽然口中没有说什么,但是大家都可以看出她的意思。大家都认为,皇后谋害长公主,是非常有动机的。之前,她充分表达出了自己对于重瞳长公主的嫉恨,而她的父亲,宰相大人在朝堂之上的表现也不怎么好。很容易就使人联想到,皇后和皇帝大婚以来,始终一无所出,而皇帝膝下始终没有一儿半女,如今,我生下了带有帝王之相的长公主,虽然封长公主为皇太女的提议已经被皇帝亲自驳回,但是长公主对于没有生育的皇后的威胁仍旧很大。而最关键的是,昭阳殿前的并蒂莲恰于此时结出了花苞……

究竟是谁谋害了长公主?就算没有沈秋笛的证词,答案似乎也昭然若揭。

太后问道:“王皇后,你可有什么话说?”

王婉君倨然地立在宝台之下,声音很冷:“本宫没有谋害长公主,是有人陷害本宫。”

太后威严地说道:“不止有一个人在长公主遇害之前看到你去了永寿宫,如今又有看护长公主的女官的证词,你说你是被人陷害的,有没有证据?”

太后的话顿时叫皇后一怔。也许在她看来,身为一国之母的皇后,说出来的话,怎会有人不信?又何须证明?

皇后没有立刻回答,太后的脸顿时阴沉了下去:“既然没有证明,你现在就是待罪之身,怎敢就这样站着,以这样的口气对哀家说话?”

太后代替皇帝主持审问,起初使我有些不解皇帝为何会将这个权利拱手让给太后?如今我却有所领悟也许是因为皇帝和太后这对假母子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皇帝不愿得罪宰相大人,亦不想被人用“情”字攻击自己的软肋,便将此事交由太后,因为太后本来就和皇后不对路。

王皇后听了太后的训斥,并没有立刻下跪,而是将充满怨恨的目光向我射来,举手一指:“太后娘娘明鉴,陷害本宫的人就是宸夫人。”皇后的话立刻又引起宫中的一阵骚动。

我毫不退让地仰着脸,注视着皇后手指我的指尖,抿着唇不发一言,眼中充满着丧女之痛。

我身边的宁夙皱眉道:“太后娘娘,皇后的这话恐怕是诬陷。臣妾当时正和宸夫人在陆妃那里看望皇长子,自始至终,宸夫人都没有离开过一步。”宁夙望了我一眼,接着道,“何况,虎毒尚且不食子,宸夫人日常是怎样的人,我们都清楚不过,皇后怎好诬赖宸夫人谋害了自己的孩子?”

宝台之上的太后忽然发出一声幽长的叹息,当大殿内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齐聚到她身上时,太后对王皇后说道:“皇后,你到现在还是不肯悔改么?”

皇后身体一凛:“本宫没有做,本宫需要悔改什么?”

第206章、废后

“崔尚宫,你出来吧!”望着眼前的皇后,太后忽然莫名地道。然而,太后话音刚落,从宝台之后就转出一个人来,正是总跟在皇后身边办事的坤宁宫的崔尚宫。

看见崔尚宫,皇后的脸色终于变了一变。太后却瞧也不瞧她,只对着在宝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