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

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 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象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一九三六年九月初我在宁夏、甘肃前线的时候,彭德怀部下的军队开始一边向黄河西移,一边向西安兰州公路南移,以便同北上的朱德的部队建立联系,这一行动后来在十月底出色完成,会师后的两支大军占领了西安兰州公路以北的甘肃北部几乎全部地方。

但是红军现在既然为了“迫使”国民党抗日,决心要同国民党觅求妥协办法,因此日益变成了一支政治宣传队,而不是一支一心要想用武力夺取政权的军队了。党发下了新的指示,要求部队在今后行动中遵守“统一战线策略”。什么是“统一战线策略”?也许在这个期间军队活动的逐日的记载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包头水(译音)九月一日。离一方面军司令部预旺堡,步行约四十里,指挥员彭德怀一边与骡夫说笑话,一边和大家闹着玩。所到之处颇多山。彭德怀司令部在此小村中一个回民老乡家中过夜。

墙上马上挂起地图,电台开始工作。电报来了。彭德怀休息的时候,请回民老乡进来,向他们解释红军的政策。一个老太太坐着同他几乎聊了两个小时,数说自己的苦处。这时红军的一支收获队走过,去收割逃亡地主的庄稼,由于他逃走,他的土地就被当作“汉奸”的没收充公。另一队人给派去守护和打扫本地的清真寺。同农民的关系似乎很好。本县在共产党统治下已有好几个月,不用缴税,一星期前本县农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向彭德怀送来了六大车的粮食和辎重,对免税表示感谢。昨天有几个农民送了彭德怀一张漂亮的木床,使他感到很高兴。他把它转送了本地的阿訇。

李周沟(译音)九月二日。清晨四时上路。彭德怀早已起身。遇到十个农民,他们是随军从预旺堡来帮助抬伤兵回医院的。他们自告奋勇这样做,是为了要打马鸿逵,他们痛恨他,因为他强征他们儿子去当兵。一架南京轰炸机在头上飞过,侦见我们,我们四散找掩护,全军都躲了起来。飞机绕了两圈,扔了一个炸弹——照红军说是“扔了一个铁弹”,或者“掉了一些鸟粪”——然后扫射马匹,又飞到前面去轰炸先锋部队了。有个战士找掩护慢了,大腿受了伤——一处轻伤——经包扎后继续上路,不用 搀扶。

我们要在这个小村过夜,从这里望去,什么都看不见。有一团敌军守在附近一个堡垒里,十五军团派了部队去攻打。

从预旺堡发来的无线电消息说,今晨有敌机空袭该城,扔了十颗炸弹,死伤农民若干,战士无伤。

碉堡子(译音)九月三日。离李周沟,一路上许多农民出来,给战士送来白茶——即热水,这是这一带最爱喝的饮料。伊斯兰教老师来向彭德怀告别,感谢他保护学校。走近碉堡子(现在已到预旺堡以西一百里的地方)的时候,马鸿逵的一些骑兵从一个孤立的阵地撤出来,冲进我们的后方,距离只有几百码。聂参谋长派司令部的一队骑兵去追逐,他们急驰而去,扬起一阵尘土。红军一队驮兽遭到袭击,又派一队人去夺回骡子和物资。运输队完整无损在回来了。

今天晚上布告牌上贴了一些有趣的消息。李旺堡已被围,在那里附近的一个碉堡,一颗迫击炮弹落了下来,几乎命中徐海东的司令部。死了一名少先队员,伤了三名战士。在附近另一地方,一名白军排长在侦察红军阵地时被突击队活捉。他受了轻伤,被送到司令部来。彭德怀在无线电里大发脾气,因为让他受了伤。“不是统一战线的策略,”他说。“一个口号抵得上十颗子弹。”他向参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